笔趣阁

乡村文学>净界法师讲楞严经63 > 第七十讲(第2页)

第七十讲(第2页)

这个时候“神光内凝”。他以前烦恼火一起来的时候,就跟着烦恼火去了,这个时候他就回光返照,慢慢地内心向内安住,向内凝聚。不断地观照,就能够把这个淫欲的烦恼火转成智慧之火,我们说是破妄显真,把淫欲之火的相状回归到一心的真如,由一心的真如再成就智慧之光。所以从是以后,诸佛就呼召我为火头。因为他是在因地的时候就观察火大而成就圆通的,叫火头。这是佛法的金刚护法。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

所以我在因地的时候修火光三昧,专心地观察我身体的火大,包括我的头部、我的脊椎骨、我的两手两脚等等的骨头,为什么会有很多温度的变化呢?然后这温度的变化是从什么地方而来?这样子的回光返照,从迹门来说就证得了我空的真如。证得我空真如以后心大愿,这个时候感戴佛陀教诲的深恩,所以诸佛示现成道的时候,我都愿要成为金刚力士来护持正法,护持修行者,来调伏天魔乃至于种种怨亲债主的障碍。这个是讲到他自利利他的功德。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这个地方讲到他的本门。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是以如实地观察我整个身心世界这个火大的生起跟变化。你看火大本来是没有,突然间有,又突然间没有,那么这个火大到底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又往什么地方而去?它从什么地方来,去的时候又到哪里去了?从这个地方观进去,成就“无碍流通”。无碍就是他不再为欲火之所障碍,流通就是他知道整个煖触之性,其实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妙真如性。

其实,我们的温暖的火大,只就是一念的心性的妄动而虚妄显现,当我们回光返照的时候,它也就自然消失。它只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的一个假相而已,它就是一念心妄动的假相。所以,因为这样子的观照而回归到一心真如的时候,“诸漏既销”,一切的烦恼都消灭,生起广大的智慧光明,而成就无上菩提,斯为第一。所以乌刍瑟摩比丘等于是一个示现的金刚神。

《楞严经》的法门,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转”字是很重要。你看我们大乘佛法,有人说修学大乘佛法很像打太极拳,它就是把你的力量转到外面的力量去,就是一个“转”字。

古德说,调心之道犹如调水。你看大禹治水,水力量那么大,你要去抗拒它你就完了。你说我的烦恼很重,我用佛号跟你拼了,最后两败俱伤。你怎么拼得过它呢?它是无始劫累积来的能量,你这个佛号才念了两三年,它是你的熟境界,你佛号是生疏境界,你用佛号来抵抗它,你怎么是它的对手呢?就像黄河泛滥的时候,你做堤塘,再大的堤塘,全部被冲坏。不能抗拒的。

烦恼来的时候,你就是转识成智,回光返照“你从什么地方而来”。我刚刚本来没有烦恼,现在有了,一下子烦恼又没有了……那么烦恼又到哪里去?慢慢地你会体会,原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原来我的一念心性本来没有烦恼。这个很重要,达妄本空!一个人,你要进步得快,你要完全地相信你是本来没有烦恼的。你说我本来就有烦恼,那就完了。你本来就有烦恼,那你就不能改变了。

所以我们才一再强调,要站在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这是大乘佛法的思考模式。所以你现在学大乘佛法,你要去学习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思考问题的,这个乌刍瑟摩比丘因地是怎么思考问题的,为什么他就能够把这个烦恼越过去。现在我们去学他们的思考模式,他们观照的方法。

我再讲一次,我们在调伏烦恼的时候,要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为什么有烦恼?只就是一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这个烦恼是“来无所从,去无所止”,本来就没有实体的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忏悔业障也是这个道理。你一定要相信,“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本来是没有业障,只就是一念的妄动,因缘和合而有,我现在一念的忏悔,自然是可以消灭。所以这个烦恼障、业障,只就是一念的因缘和合的假相。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一个大乘佛法的思考模式。

壬二、持地观地大

【图三】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

持地菩萨,“持地”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从外在的事相,他因地是平整大地,使令大地平整,所以叫持地;深层的意思,从理观来说,他对一切怨亲的众生内心平等,这个“持地”指的是心地。一个是大地,一个是心地,这两层意思。

这个时候他就从座位起来,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讲他过去的因缘。说我忆念在过去的因缘当中,有一尊普光如来出现于世。这个普光如来就是五十三佛的第一尊佛,那个时候我出家做一个修苦行的比丘。这个持地比丘修苦行是怎么修的,往下看就知道。身为比丘,我的修行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经常在一切的要路津口。他不是在佛堂修学,他是在要路跟津口的地方修学。要路就是众人往来的地方,人很多的地方。津口就是水陆交通必经的要道,就是车马很多的地方。我经常跑到人很多、车子很多的地方,干什么呢?假设这个地方的土地有危险、很狭隘、有不如法——不如道路之法,那么这个不如法的道路有什么过失呢?会妨损车马,会妨害车子,会伤害到马。只要遇到这样的处所,我就用泥土做一个平填的工作。也就是说,比较高的地方我把它移走,比较低的地方我把它填满。假设遇到有河流的地方走不过去,我在中间做一个桥梁,或者是用沙土把这个坑洞填平,让它能够形成一个道路,我就是在做这件事情。经过以上的勤苦,当中经过无量佛的出世,我都是做平地之行,而没有退转这个道心。这讲到持地比丘出家以后的修行方法,这个就是他的方便门。

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前面讲平地,这个地方讲他兼带的修学。或者有一些力量比较薄弱的众生,比方说小孩子或者女众,我就到阛阓处,人很热闹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经常做买卖。假设有人需要去拿东西、要搬东西的时候,我就预先把这个东西搬到他所要到达的处所,然后放下物品就当下离开,完全不收任何的费用。

前面是讲他的所缘境是土地,这个地方兼带地,他的所缘境是人,为人来搬东西。这个地方有一种以布施来广结善缘的意思。这当中有一点因缘的变化,看下一段。

“毗舍浮佛现在世时”,这个毗舍浮佛对持地比丘的影响相当的大。毗舍浮佛就是庄严劫的第一千尊佛,这尊佛出世的时候,整个世界是“世多饥荒”。当时五谷欠收,我作为一个荷负物品的人,替人家搬东西的,不管是远是近,我搬完东西只收一钱。为什么收一钱呢?因为当时饥荒。我本来是不收钱的,但是因为饥荒,乞食困难,所以为了维持生计,就勉强收一钱。这当中或者有马车牛车被陷在污泥当中,我以我广大的神力,我的力量很大,因为过去生的福德招感(你看他多生多劫都是为人家搬东西,或者是整理土地,所以他福德大,力量也特别大),我就为他推车轮,来拔除众生心中的苦恼。到这个地方,他主要是在修学福德的因缘。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这个地方使得持地比丘内心的世界有点变化。在当时的国家有一个大王,因为种种的喜事就延请佛陀,设立很多的供斋的因缘。这个时候我是“平地待佛”,佛陀所要经过的地方,我就预先把不平的地方填平,等待佛陀的经过。这个时候毗舍如来带着比丘经过,就停下来摩我的头顶,安慰我说: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我们说一下。持地比丘的心基本上都是向外攀缘,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刚开始心都是向外面的因缘去活动,从这个地方来积功累德。但是毗舍如来点他一下说,你要回光返照,你整天面对大地,高高低低,你要去想: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这个山会高高低低呢?你虽然把它填平,那是一种枝末的修学。你要想,这个大地怎么会高低呢?这个高高低低的差别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这个时候他想,哦,原来我们的心本来就高高低低,本来就不平等。我们的心是种对立的,善恶的对立,染净的对立,生灭的对立,增减的对立,所以造成了世界就是不平等。所以说,你整天整外面的土地,你倒不如把内在的心地平整。这一点对持地比丘产生很大的启示,我们往下看就知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

这句话对持地比丘的启示太大了,“我即心开”,悟到了宇宙万法其实只就是我一念心性的妄动,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谓的一切唯心造。所以这个时候他体验到,我色身里面的四大微尘跟创造外在世界的微尘,是完全没有差别的,外面的土地跟我色身里面的四大是完全一样。所以,内外微尘的这种自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彼此不互相抵触的。乃至于刀兵也伤害不到我,因为刀兵也是微尘,我的身体也是微尘,微尘跟微尘,本自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我对于法性而悟到无生法忍,我慢慢体会到这个地大之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而悟到无生之理,在迹门当中成就阿罗汉果。所以他也可以说善根深厚,得到毗舍如来一点以后马上觉醒。

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

这个地方是讲他利他的愿。前面讲到证阿罗汉果,这个地方讲他回小向大而进入大乘菩萨当中。如果有听闻如来在宣说妙莲华的、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的法门,我就预先到佛的处所,来做一个上的弟子,帮助佛陀宣扬这个圆顿法门。这个“妙莲华”前面有说过,就是本经的法门,“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妙莲华,简单地说就是开显以不生灭为本修因的一佛乘的法门,就是妙莲华。因为一佛乘的思想不破坏因缘的假相,即事显理,不像小乘,一定要把事相消灭了才能够显现我空的真理。它是事相在,你只要观察它如梦如幻。因缘所生法只就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假相,它的本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你根本不用破坏它。它是出污泥而不染,这叫妙莲华。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如今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在因地是如实地观察我内在的色身的地大跟外在世界的地大,这两种地大是“等无差别”,完全是一念的心性的妄动,“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它的本质——本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众生随其因缘产生业力的妄动,它只是随顺众生的业力而显现差别的一种假相而已。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个假相自然消灭,智慧自然圆满,而成就无上菩提。观察地大而会事入理,证得如来藏妙真如性,斯为第一。

智者大师把大乘的修行分成两部分。他说我们刚开始叫缘修。大概资粮位的菩萨都是假借事相的因缘在修学。你看持地菩萨就很清楚,他刚开始就是起一念的善念,看到土地不平整就把它平整,有人需要帮忙拿东西他就拿东西,从事相当中慢慢地积功累德、培养善念。最后遇到了毗舍浮佛,他还是点他,你不要老是向外攀缘。修福报当然对,但是你要解脱,你要开始回光返照,解脱是要向内观照。你要观察这个土地高下是从什么地方来,要回光返照。所以,解脱是靠智慧,慢慢回光返照,最后,啪!整个事相的因缘破坏了,破妄显真,找到它清净的本来面目,后来证得圆通。这个叫作缘修。

所以智者大师说,先缘修再真修。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修学一开始是要依止善念,一定是借因缘来培养善念。慢慢地,善念再回光返照,就转成正念,开始观照。观照到一段时间,真正相应以后进入无念,这个时候身心空空荡荡,了了分明,无有少法可得。依止无念的心再重新出,那个时候我们讲称性起修。所以,先从善念修起,先从善念而进入正念,由正念再进入无念,一般是这样的次第。先要有事相,才有理观的。

喜欢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请大家收藏:dududu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