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说:各种痈肿、筋挛、骨痛等病症,是怎样产生的?岐伯说:这些都是由于寒气聚集,八风变化所致。黄帝说:如何治疗呢?岐伯说:这是四季的常见病,根据季节的特点进行治疗,就可以痊愈。
黄帝说:有旧病从五脏动,影响到脉象和面色,如何根据这些变化来判断是久病还是新病呢?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如果脉象小而面色没有变化,是新病;如果脉象没有变化而面色有变化,是久病;如果脉象和面色都有变化,是久病;如果脉象和面色都没有变化,是新病。如果肝脉和肾脉并至,颜色呈现苍赤色,会出现身体受伤但不见血的症状,如果已经见血,就会像水湿一样浸润在体内。
尺部的内侧两旁是季胁所在的部位,尺部外侧可以候肾,尺部内侧可以候腹中。尺部的外侧上方可以候肝,内侧可以候膈,尺部的外侧下方可以候胃,内侧可以候脾。尺部的外侧上方可以候肺,内侧可以候胸中,尺部的外侧下方可以候心,内侧可以候膻中。尺部的前方可以候身前的病变,后方可以候身后的病变。尺部上侧靠近鱼际的部位可以候胸喉的病变,尺部下侧靠近肘部的部位可以候少腹、腰、股、膝、胫、足等部位的病变。
脉象粗大的,是阴不足而阳有余,为热中病。脉象来时快而去时慢,是上实下虚,为厥巅病。脉象来时慢而去时快,是上虚下实,为恶风病。所以感受恶风的人,是阳气受到了侵犯。
脉象沉细数的,是少阴厥病;沉细数而散的,是寒热病;脉象浮而散的,是朐仆病。脉象不躁而浮的,都在阳分,是热病;脉象有躁象而现于手部的,都在阴分,是骨痛病;脉象静而不躁的,都在足六经。脉象数而时止的,是在阳分的病脉,会出现泄泻及大便脓血的症状。
各种异常脉象,如涩脉是阳气有余,滑脉是阴气有余。阳气有余会出现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会出现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会出现无汗而身寒。
脉象推之向外,而脉不向内的,是有腹内积块。脉象推之向内,而脉不向外的,是身体有热。脉象推之上部,而脉不向下的,是腰足清冷。脉象推之下部,而脉不向上的,是头项疼痛。按之至骨,脉象少的,是腰脊疼痛而身体有痹症。
三、用不同词牌名赞《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的内容:
《沁园春·脉象机要》
脉象精微,诊断之法,奥秘深藏。观动静变化,精明五色;参伍脏腑,决断死生。长短数大,盛衰细涩,气血循环显病征。乾坤奥,凭此中玄妙,医道传承。
阴阳失调关格,四季变动脉象明。知内外上下,补泻适宜;天地如一,寿夭可评。心疝胃实,五脏动,旧疾新病各有征。诊法妙,守虚静之道,脉象为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卜算子·脉诊》
脉象显精微,诊断奥秘深。动静精明观五色,脏腑强弱分。
长短数大细,盛衰涩痛真。气血不乱乃可诊,生死决于心。
《清平乐·黄帝内经》
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诊法之道玄妙深,气血脉象明分。
五脏六腑相关,阴阳四时相应。医道传承千年,护佑健康之魂。
诠释:
《沁园春·脉象机要》诠释:脉象的微妙之处,是诊断的关键所在。通过观察脉象的动静变化、眼睛的精明、面部的五色,可以参合脏腑的情况,判断疾病的死生。脉象的长短、数大、盛衰、细涩等特征,反映了气血的循环状态和疾病的征兆。乾坤的奥秘,就隐藏在脉象之中。
脉象的变化,还能反映出人体阴阳的失调情况,如关格等病症。在四季的变化中,脉象也会随之而变。只有掌握了脉象的机要,才能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脉象的内外上下变化,以及补泻的适宜时机。脉象与天地自然的变化相一致,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心疝、胃实等病症,脉象也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而对于旧病和新病的判断,脉象也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脉象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掌握脉象的机要,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卜算子·脉诊》诠释:脉象的微妙之处,需要用心去体察。通过观察脉象的动静、眼睛的神色、面部的五色,可以判断脏腑的强弱和疾病的盛衰。脉象的长短、数大、细涩等特征,都蕴含着疾病的信息。
只有在气血不乱的情况下,才能准确地诊断疾病。而脉象的变化,也能反映出疾病的展和预后。
掌握脉象的诊断方法,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清平乐·黄帝内经》诠释:《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素问》部分,更是医学理论的精华所在。而《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则是《素问》中的一篇重要论述,主要讲述了脉象的诊断方法和意义。
在这篇论述中,详细地介绍了脉象的各种特征和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脉象来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同时,还强调了脉象与脏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关系,说明了脉象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
此外,这篇论述还提到了一些脉象的异常情况,如关格、心疝等病症,以及如何通过脉象来判断疾病的展和变化。这些内容对于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是一篇非常重要的中医经典论述,对于中医理论的展和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待续
喜欢深度解析皇帝内经请大家收藏:dududu深度解析皇帝内经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