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柳家隔着沈家小院有段距离,天一黑下来,没个烛火,俩孩子又带着这么些物件,要是摔了,可不好。
“阿娘,磨的时间长了些,回来的时候,路还能看见呢。”
“阿娘,我想把小汤圆做出来,明早去县上试试看能不能买出去。”
“今日红糖浆也煮了不少,不用了,招蚂蚁。”
“家中没烛火,这可怎么办?”
周氏本意是想让人休息,可她知道姜南有自己的打算。
“把灶里的干柴退几块出来,定能瞧见。”
柴火比烛火更亮。
“好。”
周氏一听是个法子,跟着姜南一起去厨房。
锅里的水温度适宜,姜南舀好洗漱的水,开始揉面。
她映着火光,拿出糖粉,跟糯米粉混在一起,少量多次加入温开水,用筷子搅和成絮状,才开始下手搓揉。
大力揉捏,直到变得光滑。
姜南揉好面,搓长条,揪成小剂子,搓圆。
搓好的小汤圆多撒些糯米粉,免得粘在一起。
姜南用竹篮子,以布作界线,先撒一层糯米粉,再把搓好的小汤圆放进去。
半个时辰后,周氏和姜南收拾好厨房,灶里的火也用灰灭掉,见不到火星才进屋休息。
第二日,姜南险些没起得来。
前一日不觉得疲惫,第二日统统会找上来。
周氏帮着姜南收拾出摊要用的。
“要不然,娘跟你们一起去。”
周氏看着两个背篓子,还有两个竹篮子,俩孩子肯定难拿,板车也换回去了。
姜南看一眼,应好,她和沈安两个人确实也带不走。
板车,板车,一定要有一辆板车,姜南哭哈哈地在心里喊好几遍。
集市日,清晨开始,县集就开始热闹。
姜南他们晚到的时候,摊位旁边的大叔和婶子都已经摆好了。
“姜小娘子来了。”
“叔,婶子。”
姜南笑着跟人打招呼。
在这里出摊也半月多了,这两位叔婶一直都是她的邻居。
“阿娘,先放下来。”
姜南伸手去接周氏身上的背篓子。
里面装的是砂锅和凉糕。
“这位是姜小娘子的娘亲?”
淡绿色衣衫,发髻盘得整齐,面带润色,眉目亲和,瞧着就是个好相与的。
“瞧着就端庄大气,怪不得能养出姜娘子这般好的女娘。”
“都是小南自己能干。”
周氏听着夸赞,受之有愧。
小南可比她能干,若不是小南,保不准她还带着一家子在沈家受苦呢。
“阿娘这是说哪里的话。”
周氏始终坚定地相信她,姜南能毫无顾忌地展示这么多,也是接受到周氏对她散发的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