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姐当然是欣然答应,听凌一说家里两个大人都要出门,为了自己儿子着想,刘大姐还特意打听了一下夏风要去干啥。
凌一也没多想,就说夏风要去家访。刘大姐很不理解,那些学生退学就退学吧,少一个学生,工作还轻松些,夏风这是干啥呢。
不理解归不理解,但夏风这态度确实让刘大姐觉得她很负责任,一口应下帮忙照看赵小小的事,反正大家街里街坊的,互相帮衬一下总没问题。
凌一回来后也特意叮嘱了赵小小在家要注意安全,陌生人在窗口那儿喊就说今天闭店放假,要做衣服的把要求告诉赵小小,赵小小用纸条记下来,要买卤菜的等后天再来。
那一铁盆的卤肉,凌一给放进了冰箱里,切了一大块卤牛肉,用铁饭盒装着,配了点白米饭,准备她和夏风路上吃。
夏风提着公文包,凌一提着用布袋装的饭盒,两人就这么一起出发了。
出门时,夏风还疑惑呢,凌一带牛肉和饭做什么,她们家访到了村里随便买点饼子吃了就行。她完全没想到,有的村里,哪有卖饼的。
今天夏风打算去的是她们班上期末成绩排名第二的女生家,这孩子名叫韩春,成绩仅次于赵小小,但不见得比赵小小更差。因为赵小小如今跟着凌一生活,能够专心投入学习,这个孩子却因为家庭原因,每天都是熬夜学习,甚至上学来的路上,夏天都没鞋穿,原因是她爷爷奶奶把她的鞋藏起来了,就为了不让她读书。
结果这孩子,硬是趁爷奶还在睡觉,凌晨三四点爬起来,背着书包上学来了。
这学期她是好不容易读完了,但下学期真不行了,原因也很简单,爷奶说,她要是再为了读书天不亮跑出去,天黑了才回来,不如不要回来。要是被爷奶赶出去,她就没地方住了。
夏风觉得,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既规定了这些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也规定了父母必须把她们送去接受教育的义务。接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她要好生和韩春的爷奶说道这件事,如果韩春的爷奶继续阻拦,不让孩子上学,那就是违法的。
凌一愣愣地听着,也傻傻地跟着点头。她不太懂这个世界的法律,毕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但既然身为老师的夏风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违法的。
韩春家住在韩家坝,韩家坝和茶水镇相距较远,中间有一段路是水路,从茶水镇到码头不过十几来分钟的路程,走过去就行。但从码头到对岸,要坐船。
上船不需要买纸质票,一人五毛钱收费就行。
凌一出门揣了五十块钱,夏风也差不多。两人现在收入和工资差不多,随身揣个几十块那是没问题的。
夏风想着凌一是陪她来的,所以凌一的船费她掏了。
凌一见状,也不和她客气。两人拎着各自的包,上船后找位置坐。
这种船是由抽沙船改的客船,船身整体都是金属的,船板抵靠在码头,没有锚,而是从前船板上客人的地方有个孔洞,把一根非常粗壮的木柱子从孔洞中放下去,正好卡在岸边。
茶水镇有茶有水,茶种在梯田的山上,水指的便是茶水镇北面的莲江,莲江的对岸还不是韩家坝,对岸除了码头,就是一片荒芜,很多地都是荒地,只有土路没有国道马路。
并且去往韩家坝的路容不下汽车和三轮车,因为土路又窄又烂,下过雨之后,被踩踏碾压,一脚深一脚浅,土路又软,车子上去就容易轮子陷进去。
不过,任何地方,再艰难的环境,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会想方设法找寻出路。所以除了依靠两条腿走进韩家坝,还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坐所谓的野摩托,是一些人为了靠摩托车赚钱,就会在河的对岸停靠,骑着老式的摩托车,踩着油门,载上两三个甚至是四个人出发,小孩收两块钱一个人,大人收三块钱一个人,不包来回。
今天这一来一回,两个人就是十四块钱,夏风想想还觉得有些肉疼,但要是能把韩春劝回来上学,她觉得也是值得的。
两人是早早上了船,但船并不会因为上了两个乘客就立即开船,而是要等到至少坐满一半乘客才肯开船。
这种抽沙船改的客运船比较扁长,没有太多复杂的结构,船头是甲板,上下客人,船舱就是没有窗户只有船篷支撑铁杆的座舱区,里面也没摆椅子,就只有船身两边凸出来的铁板座椅,中间很大空间什么都没有,要么自己站着要么自己坐着。后面一小截儿就是驾驶室,开船的师傅就坐在里面。
还好凌一二人来得早,上船时最里面的铁板座椅还有位置。这种位置不是一座两座的位置,而是一整条座椅,屁股能挤下多少个就坐多少个。
夏风坐最里面,凌一坐在她和陌生人中间,两人挤得很近,肩膀靠着肩膀,能挤下算不错了,实在忍受不了拥挤,可以站在船舱中间。但这船可不算平稳,站中间摔了可没人管。
按理说,这来回坐船都要一块钱,韩春是怎么从对岸过来的呢?
但其实,韩春并不是坐船来的。坐船是最近的途径,也最方便,但韩春没有钱,她都是从莲江上游的位置,有一片浅滩,冬天可以踩着石头过河,夏天就趟水过来。
剧情里的夏风并没有这么早去走访学生家庭,她在这时候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帮助赵小小身上。如今赵小小早早地脱离了原生家庭,能够正常上学,她才有空去照顾其他学生。
所以不管凌一出现与否,夏风终究会走上同一条路,只是这条路的提前,凌一不知道对夏风来说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