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大明离土木堡之变只剩百日 > 第65章 陛下的英明决策(第1页)

第65章 陛下的英明决策(第1页)

然而在这位老成持重之人开口后,旁边年轻气盛的小将军秦盛却毫不迟疑地站出来反驳道:

“为何不行?先不说李先生早已接受陛下亲自拜师大礼、成为天子门下弟子。

单凭他在宣化之战时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拯救无数将士性命之伟业,授予国公之位又何妨?更何况其智勇双全,堪称当世难得之英杰啊!”

他的言辞掷地有声,眼中闪烁着坚定而不屈的光芒,已经为此事做足了准备。

宣府一战,陛下洪福齐天,那是无数将士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地奋战到底的结果,岂能仅仅归功于李承影一人。

再者,他在朝堂上公然藐视皇权,对着陛下呼来喝去,如同使唤家奴一般无礼,不治他大罪已是陛下宽宏大量的表现了。”

陈循继续义正言辞地说道,眼神中流露出不易察觉的愤怒与不满。

“在非常时期,军令如山,绝不可政出多门。

当时那种危急情形下,若非李先生果断出手,力挽狂澜,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稳定局势,护驾陛下平安归来,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位大臣针锋相对地回应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在强调着事实不容辩驳。

“哼,国家耗费巨大财力物力养育你们这些勋贵武将,正是为了在这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可实际到了紧要关头,却发现你们居然毫无作为,不仅损兵折将、丢盔弃甲,还差点让陛下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样的表现,你还敢在这说三道四?”

陈循冷笑道,语气尖酸刻薄,字里行间满是对武将们无能的蔑视。

“陈循,你他妈这话什么意思?若不是你们这些只知道纸上谈兵的文官瞎指挥、处处设限干扰,我大明禁军怎会落到如此田地!战场上生死攸关,你们却在后方胡乱决策,简直是拿将士性命开玩笑!”

一位武将猛地站起,脸涨得通红,眼中燃烧着怒火,几乎要喷涌而出。

“好了,够了!”

天顺帝终于开口制止这场争执,他平静而威严的声音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双方激昂的情绪。

“关于授予李先生爵位一事,朕已有定夺。

眼下先生正在后殿拜见太后,我们还是讨论如何嘉奖那些英勇作战的将士以及修建忠烈祠以纪念阵亡英雄们的壮举吧。”

此时此刻,天顺帝内心深处对李承影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佩之情。

想起之前李承影曾经提醒过自己,说朝中文臣不会轻易接受一个初出茅庐的新秀被直接册封为公爵的消息时那份从容不迫的态度,不禁更加钦佩此人远见卓识及处事手段。

他们更不能容忍皇帝独断专行,虽然这种行为有时并不是坏事,但如果用错了地方,就成了灾难。

那种因为反对而反对的态度,只能被称作盲动。

天顺帝完全不明白李承影这句话里的深意——什么叫不是坏事?什么叫盲动?但看李承影无意解释的样子,他也就没有再追问。

现在的形势表明,李承影对满朝文武的评价确实一针见血:

武将们在与文臣的交锋中明显落于下风。

秦盛本是一个精明的老将,结果刚开口便被陈循三言两语绕进了圈套,讨论的焦点也随即偏离了原先的轨迹——原本是要商讨给李承影加封爵位的事情,但只几句交谈间就变成了武将无能、兵力不足的话题。

从这次会议的结果来看,指望用武将来制衡文臣显然是不够稳妥的办法。

到头来反而会让那些人暗自得意,不仅不感激自己还主动替别人数钱,白白被人卖了还得说声谢谢呢。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李承影对宫中的宦官极为不满,这也增加了问题处理上的复杂性。

看来此事必须和李承影详细商议一番了。

“草民李承影拜见太后娘娘。”

李承影在一名身着青衣、面带微笑的老宦官的搀扶下缓缓步入大殿,并向坐在龙椅上的孙太后深深地鞠了一躬,以示尊敬。

孙太后透过轻柔的珠帘,凝视着眼前的那个人。

珠帘轻轻摇曳,每一颗珠子都在柔和的光线中闪烁着微光。

从宣府返回的人们口中的传说,在她脑海中渐渐汇聚成一幅画面:

那是在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中,此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不仅成功挽救了皇帝和许多文臣武将的生命,更是用临时拼凑起的七万多军队,一举将强大的瓦剌人击败,使得局势彻底逆转。

这等壮举,让世人对他的敬仰几乎达到了膜拜的地步,仿佛他是从天而降的英雄。

更为难得的是,据说为了追赶逃跑的瓦剌军队,他在行军途中不幸双腿负伤,自此之后只能借助推车移动。

然而即便是身体遭受这般重创,他也从未放弃过责任与使命,反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各项事务当中去,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位流传千古、深受百姓爱戴的大汉丞相——诸葛亮。

如今,在军营里头,大家已开始称他为“小武侯”,以此来表达对他无比崇高的尊敬之情。

但是与此同时,关于这位英雄人物的另外一面的故事也渐渐流传开来——说他性格高傲不易驯服,对待君主如同使唤仆役一般毫不留情。

对于其他大臣而言,则更是视同无物般地冷漠无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