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既有了乔琰的准信,心中不觉大定。
心神一定他也不免生出了些其
他想法。
比如说……
他虽长在洛阳勋贵之家,但骑射之术他此前却并未接触,加上以他的年纪,无论是杨赐还是杨震都得为他的安全着想,自然也不会让他过早接触此道。
现在他盘算着,自己既然暂时不会被遣返了,就可以尝试尝试了。乔琰都可以骑马而行,他却只能坐在辒辌车前,着实是又落后了她一步,不如趁机一学!
鲍鸿简直要被杨修给整的一个头两个大。
要带上这位当朝太尉之孙,本就已经让他有种被迫当了共犯的感觉,还难保会不会在回去洛阳后被杨氏找茬,现在这位杨小公子竟还想学习骑马之术。
他只是个无辜的校尉而已啊,为什么要承担这么多东西……
鲍鸿将求救的目光投向乔琰,却发觉她此刻正在跟程立商量着什么,明显没有留意到他此刻面临的窘迫境地。
乔琰乐得将这种麻烦暂时先甩出去,总归这位鲍校尉现在因为一番迂回绕路的行路方式,不必提防忽然从何处来上一出黑山贼的袭击,不如将多余的精力也给派上用场。
反正,过了晋阳,他们距离最后的目的地乐平,也着实没有了太远了,他也只要忍过这么两天也就够了。
早在杨修往晋阳去招人买粮的时候,在他们经行之路的太岳山就已经开始逐渐走低了。
最高处海拔可至两千五百多米的太岳山,在此时已经只剩下了群山末端的丘陵起伏,在他们转
道东行后,便正是一条山间穿行直抵乐平的通途。
行路至此,鲍鸿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已经可以预见到,将乔玄的遗体平安送抵乐平的差事,他是可以交差了。
这无疑是让他少了几分压力。
晋阳以南,向西流入汾水的洞涡水与他们此行而来的路途几乎重合,至于河流末端,便是沾县的北山,北山一过,就是乐平。
这一路上又是被乔琰提醒太行山中有贼寇流窜,又是从乔玄的辒辌车中发现了杨修,鲍鸿的压力别提有多大了,以至于看见这甚至有些贫瘠的北山,也只觉自己像是见到了人间仙境一般,险些激动得有些失态。
不过他一转头朝着乔琰看去,发觉这始终沉稳得体的乐平侯,大约是因为即将抵达自己所辖的领地,也在神容中显出了几分跃跃欲试的情态。
这么看起来倒是多了点真实感。
乔琰的确如鲍鸿所见,因将抵乐平而心生波澜。
北山之后,就是她目前拥有的那片土地了,就算她再如何表现得筹谋在握,也很难在此时彻底平静下来。
这是她的领地。
北山以东,太行以西,上党以北,阳泉以南。
这便是乐平。
当山道回转,前方不复遮挡,这乐平县就彻底展露在了乔琰的面前。
这无疑是一片和晋阳对照起来少了几分繁华,却也蕴藉着希望的土地。
-------------
乐平啊……
乐平县原本为县治,县中的最高
长官便是县令。
但在乔琰受封为乐平县侯后,按照东汉以县立国的习俗,乐平县也可叫做乐平县国,除却县侯享有封地之中的最高所属权之外,此地的执政长官也将从县令改为乐平国相。
这个位置,乔琰属意于交给在内政上颇有一番本事的程立。
当然这不是她直接指派就完事的事情。
别管到底是因为县侯立国还是承袭的郡国,这个职位都是需要优先对大汉效忠的。
就像济南济北这些个郡国的国相,都是由中央直接指派的,也领着朝廷给出的两千石俸禄。
县国国相的俸禄虽然要相对来说低一些,但要知道,一县之地万户,也不是玩家家酒的游戏,在决定行政长官的时候无疑不能过于草率。
否则若是县侯可以肆意以人为令,委任个并无处理政事才干也无经验的人上去,除了引起民愤大概没有任何的作用。
不过是因为乔琰的情况相对特殊——刘宏已经看到了她的才学本事,加上乐平县的范围也的确不大,所以在她离开洛阳之前,又从刘宏处得到了个准允而已。
她可以自行提名上报,以形同于举孝廉的方式,将这个县国的国相给定下来。
好在以程立在黄巾之乱中的功劳,要落实这个位置并不太难。
在乔琰看来,也只有给出这个国相的位置,她才能坦然地接受程立跟随她前来并州乐平,而非是留在原本的兖州地界上发挥才干这件
事。
此外,在国相之下,原本县中的军事治安要务都由县尉处理,现在也叫做尉,不过是县国之尉,身在此位上的官员与手下的吏卒一道,组成了这县国之内的缉捕防卫力量。
当然,这也是个需要上报朝廷得到批复的位置。
不过比起国相,乔琰在这个位置上要相对来说纠结些。
倘若按照武力值来计算,乔琰身边战斗力最高的无疑是典韦。但典韦这个人适合当做近卫,而不是一众吏卒之上的统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