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作为朱棣的随行太监,所知道的消息自然是要比旁人更多。
听得对方出言恭维,方子言只是谦逊笑道:“王公公说的这是哪里的话,您常陪伴在陛下身边,劳苦功高,方某哪敢在您的面前妄自尊大。”
“莫说我如今还只是一个徒担虚职的小小国师,就算有朝一日真的到了提拔重用,也绝不敢忘记您的一番提携!”
所谓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
随行太监这个职务看似不起眼,可往往只要一句话,却能决定一个朝廷大员的生与死。
王景弘伺候了两代君主,生性宽厚,再加上与方孝孺也算有些私交,所以才愿意提点方子言一番。
见方子言如此上道,王景弘有意无意对其提醒道:“陛下如今正在为闽浙等地的海匪一事烦忧,锦衣卫权限虽大,但却仅限于京城,一旦到了地方,凭借他们的性格,只怕是要与地方产生摩擦。”
“如今看来,陛下似乎是有意启用东厂解决此事,国师可以早作准备,以免到时忙乱,辜负了圣恩!”
得到王景弘的这番点拨,方子言豁然开朗,当即躬身说道:“晚辈多谢王公公提点,所能得此重任,定不忘公公大恩……”
御书房内,朱棣一如往常,手捧着奏折眉头微蹙,似乎心情颇为欠佳。
方子言轻手蹑脚走入其中,但却还是被朱棣察觉:“坐吧!”
君臣之间并无忌讳,方子言落座,开口对朱棣问道:“臣今日之举,可是有什么不到的地方?”
“没有,你据理力争,言辞得体,既不辱没咱们大国威严,也给那几名扶桑使臣一个不轻不重的教训,此番行径颇为得体,朕叫你来是另有他事!”
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却表现出了方子言的聪明之处。
他虽然是从王景弘那里得知了朱棣宣召自己的目的,但是身为下属,不能表现的太过聪明,否则便可能招致猜忌。
适当的藏拙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皇帝需要的是能臣干吏,但却不是肚子里的蛔虫。
在这尔虞我诈的朝堂上,可以真聪明,但不能装聪明!
方子言微微颔首,再不说话,只是正襟危坐,等待朱棣给自己分配任务。
朱棣将几本已经批阅完的奏折一股脑的推到方子言的面前:“这些都是今早从太子府送来的,你先看看吧!”
大明文官体系森严,各地所呈递的奏折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查,最终才能被送到朱棣的面前。
如此一来,便会导致消息延误。
再加上地方与朝廷之间的消息本就存在有停滞性。
如果奏折里提出了什么问题,那地方上的问题就要比奏折中描述的更困难,更复杂!
能让朱棣愁眉不展的奏折,里面所写的内容自然不会太简单。
方子言仔细查阅一番,发现这竟然是一封匿名的奏折。上面一无落款,二无来处,有的就只是血淋淋的内容:海匪作乱,官匪勾结,出手出海策筹,联手压迫百姓。
仅在这段时间,就已经有许多渔民因为海匪的迫害而落得一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而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名叫方嵇海。
看到这个名字,就连方子言的眉头都不由得皱了起来!
这个名字,他实在太熟悉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