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黎要回京述职,元絮影只好又回到他的小院子,重新过回起早种地,进山打猎的生活。
村里人家听闻他回来,纷纷过来给他送菜送吃的。
毕竟他离开这么久,院里的菜和鸡鸭都提前送了人,现下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
彼时,元絮影正在做一块小匾额,并亲自题字,名为安影居。
“哇,这字写得真好看,以前学过吧。”
那妇人抱着刚满三个月的小儿子,一边放下自家种的菜,一边由衷地感叹道。
“读书人果然不一样啊,要是明年的收成不错,我也得送我家大崽去读书才行。”
“我知道几个书塾,可以给你介绍。”元絮影道,“实在不行,也可以先送来我这里。”
他自小学四书五经,饱读学识,虽不敢说能有老太傅的一半,教个小孩还是没问题的。
“真的吗,那先谢过阿影了。”
那妇人放下一篮鸡蛋,又忍不住替他发起愁来。
“你说你长得那么俊,能文能武的,干活也麻利,要娶什么姑娘没有,怎么就是没一个看得上呢?”
元絮影笑笑不语。
这一年雨水和太阳都好,他带动村民种植果树和茶,并拿到镇上去卖,慢慢形成固定收入来源,又集合猎户圈养一些活禽,专门卖给屠户。
他记忆力好,反应能力强,学什么都快。
秋收后无事可忙,元絮影便到城里试着给人当教书先生。
他甚至开始写话本,并自配插图与书局合作,卖出去后七三分成。
这都是以前在宫里不敢想的。
就这样,元絮影不知不觉挣到不少钱,在镇上置办了宅子。
他体会到了何为民生,何为生活。
就这样过一辈子,好像也不错。
元桐从安黎那里打听到他的下落,特地寻个机会出来办差事,来到江南见了他一面。
兄妹俩人多年未见,哭得一塌糊涂。
他原以为女孩家会早早嫁人的,没想到她到现在还未定下姻亲。
准确来说,她是直接拒绝了父皇给她安排的婚事。
这种行为要是放在几年前,绝对是胆大妄为,大逆不道。
说起来他还真应该感谢新策,以前他一直担心自己不在,无人能护得住妹妹。
可如今,她也能自己护得住自己了。
“哥哥别怕,我可以养你。”元桐擦掉眼泪和鼻涕,递上一堆大额银票,“这些都用来给你娶嫂子,一定不要亏待人家。”
“我娶哪门子的嫂子,还是留给你自己当嫁妆吧。”元絮影哭笑不得。
“对了,忘记跟哥哥说了。”
元桐吹了一声口哨,萧涣白像变戏法似的闪现到跟前。
“这是萧统领,哥哥还记得他吧,我与他……与他……”
元桐脸上浮现几抹红晕。
这两下停顿直接把元絮影带回当年妹妹险些被方家污蔑清白的情景,当即挥起刀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