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热心地让我跟他一起去车间,这样便能在质检处见你,“你要多向他请教学习方法,对考大学有用的。”
我应该接受的。有我父亲在,你对我一定会很客气,可是我却当即拒绝。
我不要你的客气。
我要你的惊喜。我希望你一眼认出我,正如我一眼认出你。我希望你认真打量我,说出“长这么大了”这种话,这样,我的成长才有意义。
可是你没有。那天黄昏,我做了很久的准备,仍然有些突兀,在食堂门口叫住你,“你还记得我吗?”
你惊诧,茫然,微笑,“你是?”
我十六岁,穿耐克和李维斯,剪常春藤风格的短发,少年的傲气和渐生的虚荣让我拒绝说出我是金滩那个被人打倒在地,穿破旧布鞋的小孩。
“认错人了。”我双手插进牛仔外套口袋,转身要走,失望和慌乱让我不知该先迈开那条腿。
“你是不是钳工上褚组长的大儿子?”你叫住我。
我左腿迈回来,“你…认识我?”
“我猜的,”你笑着说,“大伙儿说褚组长的大儿子从香港回来,穿戴很时髦,一看就是你。”
虚荣心的满足削弱了失望,我稍稍挺直脊背,“就是我。”
我跟你一起走回家属院。你路上说你在金滩当过一年知青,考上大学就走了,你在时我父亲入狱,来工厂后两人才认识,很敬重我父亲的工作态度。
你还提到一些金滩的学生,没提到我,我不在你的记忆里。
但是我并不生气。
因为再次遇到你,跟你说上话,那么金滩山路上赤脚来回几十里不被人知晓,也不十分有关系。
你家先到,在一厂区,离我家只有几十米,你进单元前拍我的肩膀,“不要太内向了,一点不像李组长。”
第二天我父亲听说我跟你已经认识,执意让我拿几个橘子给你送去,交代道:“要有礼貌,叫叔叔,趁机会多请教。”
我向你请教不着,因为我们有些科目仍用英文课本,你怎么教得了。
我虽然嫌他不懂,去找你时却跑的欢快,路上打定主意叫你哥哥,跟我父亲各论各的。
但是你不在家。我之后又跑两趟,你都不在。父亲说你最近在忙着办调动手续,要常常往市里跑。我不好真去车间找你,便爬到活动中心楼顶,那里视野好,能看到整个厂区。
像十岁时爬上山坡看中学校园。
后来几次偶尔遇到,你也只匆匆打个招呼,有次连招呼也没打,像又把我忘了。
我回香港的时间慢慢接近,陷入到怎么与你更多接触的焦灼里,不得章法,行动上踟蹰不前。
情欲是人类的原罪,被动便是我的底色。
周末厂里晚上放露天电影。父亲让我抱着弟弟先去占位置,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站在最后一排看前面黑压压的人头,电影幕布像照相馆里的打光灯。
我弟弟一看我站着不动就乱扭,让我抱着他跑,我烦的要命,跟他对峙,他鼻涕冒着泡儿,扯着嗓子干哭。
“你哄一哄呀,就让他一直哭!”我母亲抱怨着跑过来接过去,柔声细语哄他。
父亲也抱怨,“怎么不往前站站,这里你奶奶看不清…”
我伸着脖子往一旁的小石砖上看。你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扶着车座后座半人高的书,怕书掉下来,走的缓慢。
我父亲也看到了你,高声叫你,“陈工,去哪呀这是。”
笑着说:“把书搬回去。”
我父亲走过去。我也跟着。他从口袋里掏出绑钢甸子的尼龙绳,“你这样哪行,我给你捆上,跑多远都不会散。”
他说着已经把书十字捆成两摞,让我一手提一摞,跟你说:“你骑车,让长亭坐后面提着,不省事儿么。”
“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你笑了笑,让我坐上后座,“骑着坐,小心别被绞住脚。”
我又一次坐在你的自行车后座。月亮刚升起来。我什么都没想,狂喜让我大脑空白。我只要靠近你,心里就会亮起比月光还皎洁的明灯。
衬衫透出体温,我往你后背贴了贴。
“冷吗?”你问。
“有一点。”我说。尼龙绳勒的我手指疼,酷刑搀蜜,我感到一种为爱情牺牲的悲壮,任由几十斤的书往下坠。
“勒成这样,怎么不吭声,破皮了吗?”你停好车接过书惊呼。
我在手背上揉了揉,等手指回血,“没有破皮,只是没知觉。”
你带我回你房间,找药油给我抹上,“那个书太重了,我还让你提了一路。”
我根本没有在意。
你给我拿汽水。我打量你分到的一居室房子。除了简单的家具几乎全是书,连汽水都是放在一本书上,瓶底子在书皮上压出一个带花边的圆形。
“维特根斯坦。”我把汽水拿开,翻了翻说。
你这次是真的诧异,问我真的能读懂吗。
那时只有英译本,我在香港读的也是英文,便跟你讲学校图书馆有很多这种书,我有时会借出来。
你被我“这种书”的说法逗笑,纠正我,“是哲学类书籍。”
我对哲学没有兴趣,我只是想知道语言的边界是不是就是我世界的边界,在我对你的狂热的爱上,可说的也不能清楚地说,只能保持沉默。
但是英文哲学著作成了我跟你更多解除的媒介。你在书中画出的句子,我能大致翻译成中文,虽然不达意,但也勉强通,你抱来英文词典,“我英文不太好,读时要不停翻词典,要是有人把这些著作翻译成中文就方便了。你父亲说你成绩很好,读大学要是也选哲学,在读经典上就要比我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