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所谓的番号问题,358团的番号是否保留?
刚扩编,358团的番号作为临时番号保留还行。
时间长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阎老西的意思便是在楚云飞麾下设立第196团、以及一个新的团,这个团的番号并非358团。
更直白的一点的意思就是。
旅的番号他想要,358团的番号他想保留,并且还要多要一个团级部队的番号。
常凯申这边的番号不是随便给的。
每一个都需要在军令部备案、各级主官都需要在铨叙厅备案。
就靠着这个东西军饷,补充军械物资。
常凯申的策略也很简单,就是拖。
没趁着这个时机裁撤部队番号已经算是不错的。
心存幻想的阎老西在这个时间点还抱有一些期望。
殊不知常凯申现在一心只想要改变日军的进攻方向。
此时的河南北部地区只有一个第二十集团军。
此前从平汉路战役败退下来的。
目前正在在河南北部整理驻防,力量十分有限。
日军若是沿着平汉铁路线一路南下,势必会会击穿防线。
常凯申等人判断。
如果日军分出一部从广州登陆,沿着粤汉铁路向北进攻。
一部沿着平汉铁路,继续顺势南下进攻。
顺利会师武汉的话。
便可以使得当时的民国东西隔绝,南北分断。
主力难以西撤不说。
更重要的事大量的工业设备、原材料的损失。
从沿海地区撤下来的工业设备,主要就是通过的长江水运,运输到的武汉一地。
从国外购买的大量原材料、物资也是通过广州港进入国内。
通过粤汉铁路运输到武汉。
而想要从武汉继续向后方运输的话。
主要依靠的长江纤夫人力运输。
汛期无法通航不说,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效率越来越低。
武汉,作为国内腹地,也是心脏位置所在。
短时间内绝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否则持久抗战、长期抗战自然就成了笑话。
常凯申既担心日军沿着平汉路南下,取河南、进逼武汉。。
同样也担心日军自山西,南下,经汉中、入四川。
从常凯申的日记之中找到的此时的相关记述:摸不清日方底细,方针难定。
日记里面虽然是这么说,但从档案馆里面获得的电报原文之中。
常凯申似乎为了对抗华北特殊化做足了准备。
先是明确告诉宋哲元,他将会派遣四个师的主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