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历代王朝的开国之君 > 第54章(第1页)

第54章(第1页)

在馆陶的时候,有一名骑兵失去了坐骑,又生了病,燕王朱棣本人将自己的附属从马送给了这位骑兵,或许这样的行为在我们后世人来看,这其实是很稀松平常的一件事情。1

但在古代封建社会君与臣之间是有很大阶级之别的,燕王朱棣这样做,他的将士简直感动不已,更加为其死心塌地,赴汤蹈火。

我们前面说了,徐州到济宁是朝廷的运粮大动脉,是德州兵团的补给线,所以这一次的第一站,便是这补给线。

燕军绕过东昌之后,沿着这条补给线对沿途的各个据点进行活力攻击,而这些据点的粮食、兵器等等全部被燕军搜刮一空,朝廷驻扎在此处的将领也被生擒。

到这个时候,真定兵团已经发现燕军从德州、真定之间的豁口已经穿过去,南下了。注意这里,率先发现的燕军行军轨迹的是真定,而不是德州!

我们知道真定相对德州是更往北的地区,所以为什么反而是真定率先知道呢?这里我们暂时留个疑问。】

……这画幕上的女子可真是会吊胃口。朱元璋气哼哼的,心里尽是不满。

【真定兵团见燕军这一波直接南下,立刻猜到燕军一定是像上次一样准备将两条补给线给扼住,简直吓死真定兵团了,补给线被燕军卡住的噩梦再次来了。

燕军又特么的抢人家碗里的粮食,真定兵团简直心态爆炸,主将平安、吴杰、陈晖迅速出兵,真定兵团简直倾巢而出,并派人通知德州兵团。

这一刻,平安等人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江淮线有水师、四个重兵囤积地,再加上正从真定而下的真定兵团,几乎举全国之力,预备将蹿入朝廷重兵囤结网的燕军一举打尽,若成功,靖难之役便能结束了。

想法很美好,听起来也确实可行,因为燕军就是在人家的腹地内,但现实可是很骨感的捏~】

朱元璋看着画幕上恍似幸灾乐祸的女子,狠狠皱起眉头。

天罗地网,燕军尽在包围之中,燕军上边真定、德州正往下,凤阳、淮安等兵力可以往上,靠海有水师,几乎可以说时燕军正要面对四面八方集结而来的朝廷兵马。

燕军要如何突出重围?

大殿上武将气氛凝重,靖难之役越看越是一场惊艳绝伦、空前绝后的战役,一场场战役下来,武将们觉得以往自己行兵打仗的固有的策略被击破了,他们匪夷所思,战,居然还能这样打。

【真定兵团派兵通知德州兵团,两地之间的距离不算近,所以是有时间差的,等德州兵团接到消息的时候,燕军早就已经将济宁城打下来。

之前说过华北平原经过“、金、元”三朝的嚯嚯后,人烟稀少,经济落后,所以固若金汤的城池特别少,济宁当然也不例外。

济宁的城池羸弱,燕军仅仅只用了个把时辰就打下来了,济宁守军全军覆没。

而济宁城是南北运输大动脉的一座城池,里面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辎重、兵器饿、械甲等等,这些东西同样像之前的沿途的据点处一样,被燕军搜刮一空。

搜刮完了,发现有些带不走,燕军直接一把火烧了,然后立刻率军离开济宁,再次火速南下。】

朱棡不解:“这济宁城明明打下来了,而且济宁也是南北运输大动脉经过的城市,为什么老四不把济宁城占据下来?直接丢弃了?”

耿炳文等人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燕王一想行军策划都极其灵活多变,诡异莫测,但很明显呢,这济宁城摆着的,多好的地理位置,只要后期加固城墙,这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落脚点。

“行了,别问老四了,现在他可不是画幕上后辈说的“燕王朱棣”,问了也是白问。”朱元璋实在见不得朱棡与朝廷的武将们一点迷茫的样子,真是没出息!傻愣愣的看着就觉得蠢。

本想说说见解的朱棣闻声,立马选择不触摸自己老爹的眉头,否则少不了一顿骂。

【而燕军再次火速南下的第二站目的地就是沛县,沛县在开封和徐州之间,且沛县也是一个徐济线的补给枢纽。

沛县地界原本并没有城墙的,只是在后来由当地的县令颜珀玮率领军民自行修建的,这个县令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他在这里任上时,甚至还将附近的卫所的兵集结起来,整日里训练,这些训练的兵最后被调去补充德州兵团。

燕军直扑沛县时,已经是半夜了,大半夜燕王朱棣带着兵马从沛县的北面绕到了东面开始进行了偷袭,城内的都指挥压根无法抵抗,最后只能率领守军投降。2

但是颜珀玮和他的儿子颜有为自杀殉国。

讲一个题外话,明末清朝的史官是真的很喜欢那种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将士官员的,在史书上颜珀玮确实是有名的,当然还有另外一个人被大吹特吹,那就是铁铉!!

因为他坚决不肯投降燕王朱棣,宁死不屈,所以明末清朝编写史书的官员极为推崇他,在史书上对他大吹特吹,说他在东昌之战中怎么将燕王朱棣逼入绝境,燕王朱棣好几次差点被他搞死,说他是朱棣的“克星”,顺便将燕王这个反贼贬得一无是处,唯独运气好,才能登上皇位等等。

这其实都是假的假的,真正指导东昌之战的是何福、盛庸,完全没有铁铉这个人。由此可见,有些史书究竟有多少的水分了。

然而明神宗初年,下诏“祀建文朝尽节诸臣与乡”,这里就包括了铁铉等七位建文忠臣之庙。现在在后世还有专门的铁公祠庙来纪念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