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被秦始皇偷听 > 第15章(第1页)

第15章(第1页)

一亩一石六的产量不错了,如今上好的田地也就能产一石半的粮食。

治粟内史闻言,不由放下心来,却还是忍不住问:“这麦后种黑豆,一亩一石六的说法,不知道是哪本农学古籍里的?”

他家农学传家,就没听说过哪本书里面有这句话的。

【什么书里的?问就是没有这本书,这是几千年后我大华北地区还流传着的民谚,集中了广大勤劳的老百姓的智慧和经验而成,并非农书所记载的。】

【几千年广大种田的百姓经验集结而成,非常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那大豆的根部含根瘤菌,富含氮元素,可以稳定的固氮肥田,所以种粮食时,可以和大豆进行套种轮作,这样的话,产量不仅不会降低,还会提高呢!】

众人听了,不由有些惊奇。原来这话来自后世啊,怪不得他们都没有听说过。

不过那什么蛋元素、固蛋、根留什么的,怎么他们听得见,却一个词也听不懂,听起来还奇奇怪怪的。

治粟内使是秦国农学大家,也是侍田好手,他下意识觉得,四公主话里的内容很重要。

可听不懂,他心里就如同猫抓一样,只能将迷茫的眼神看向自家英明神武的王上,默默道:王上,公主殿下在想些什么啊?为何臣一个字也听不懂。

嬴政:“”寡人也听不懂。

【这样的谚语,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写过小说,我还都能背好多呢,什么“麦到芒种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镰勾”,什么“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对啦!我还记得养猪的谚语呢,什么“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

嬴政和众臣听着,立即意识到这些说起来琅琅上口又简短好记的话语,确实凝聚许多农人长期种田的经验和智慧,是十分珍贵的经验。

农庄大厅里面没有布帛和笔,治粟内使拼命记忆。嬴政和所有臣子也知道那些谚语的重要性,正在记忆,还没记完,就听到公主叹息了一下。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种熟悉又不好的预感。

果然下一刻又应验了。

【啊,我不是在说种麦子吗?怎么扯到农谚那儿去了?算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说起猪,我真的好想吃红烧猪肉、农家小炒肉、糖醋排骨、碳烤五花肉包生菜】

【呜呜呜,想吃的眼泪从嘴巴里流了出来,我直接嘶哈嘶哈——】

众臣深深吸了一口气,笑容十分勉强难看。公主!你接着想啊!

什么叫这些不重要?明明这些才是重要的事情,你一定要接着想下去啊!

那猪肉又腥臊又不好吃,你怎么就馋成了这样?想这些有的没的,不重要的。

治粟内使更是急得站了起来,忘记不能提到有关“天机”之事,急急开口:“公主方才说的——”农谚,公主能不能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小臣想要记载以授我朝子民。

可涉及到有关农谚之语,他就是透露不了半个字啊!

赵瑶君看这内使急得面红耳粗,状若癫狂的样子,她卡了一下,还以为内使是为她一直走神的事情而着急。

心里感慨了一句治粟内使的急性子,赵瑶君才笑着将话题转回了种小麦上。

“这句话来自哪本古籍我忘了,反正这个说法没错。若阿父和各位大人不放心,大家可在我农庄里设立试验田。”

“我们先在我那里试一试,我先种黍或稷后种豆,然后在冬日时候可越冬的麦子吗,这样便能实现粮种一年三熟。等试好了,再种也不晚。”

嬴政和众臣没听到那些谚语,但也知道四公主提出来的建议是稳重谋国之言,不由点头道:“还是公主考虑周全,此事定然可行!”

小点试行,若是有错误,损失也小。若是一下子就将局面铺开,发文强令黔首多种麦子,少种黍、稷,若是出了差池,那损失可大了去了。

赵瑶君点头,仍由嬴政和自己的臣子交谈,她则想了想。

【关中之地,土地还算肥沃,唯有一点缺点,就是有些缺水。麦子虽然耐寒,也不似水稻一般需要很多的水,但是冬日种植也需要一定水分的。】

【不过现在种也可以,但是等到那个二五仔兼大水利专家郑国,来秦国修好水渠后,那简直才是种地的最好时候!水分足,地力肥,无论种什么,产量都要翻上一番。】

嬴政和众臣安静下来,呼吸又急促了不少。什么叫郑国修水渠,粮食会翻一翻?难道之后有个叫郑国的人,会在他们秦国兴修水利?

嬴政身边人才济济,但这种水利专家,还是不多。听了郑国之名,他心里一时惜才,又想起小女儿泄露的天机里,此人兴修水利的功劳,更加盼望此等功臣良将来到自己身边了。

嬴政和自己的几个大臣都在心里感叹,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不过,公主话里的二五仔又是什么意思?是夸赞人的俏皮话吗?

赵瑶君一直在惦记的支线任务,她终于能完成了。于是她兴奋的起身,在殿中踱步几次,又突然停下,语气十分兴奋期待。

“这样的话,我要以请八百贫穷且生活难以为继的黔首,为我在庄园里种田、种麦、打理庄园。”

“我还还打算在水磨坊里,请黔首做工,帮我磨面。我还要在咸阳城分散开好几个面条店、馒头店,甚至开别的饭店。培养好这些黔首后,让他们进店做工。”

嬴政给的庄子是很大的,现在庄子里人还不多。所谓农庄,庄子里以及庄子外靠近泾河以及山脚的连绵土地,都是赵瑶君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