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宪来访的动机,马寻大概能猜到一点,可是猜到了归猜到了,他现在也只是安静听着。
党争也好、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也罢,他不太想要参与其中,那可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杨宪可不管那些,他笑着问道,“国舅可知道陛下为何让徐大将军领右丞相之职?”
不等马寻开口,杨宪就说道,“李相才干非凡,不是下官可以评判。只是李相外宽和、内多忮刻,对其他人多有打压。徐大将军入中书,就是制衡李相。”
马寻看了一眼杨宪,说道,“李相现在告老还乡了。”
“不然、不然!”杨宪赶紧说道,“国舅有所不知,李相告老前举荐胡惟庸入中书省。这人和李相是同乡,据说有意将其侄女许给李相之侄。”
杨宪和李善长有仇,这个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可是像他这样直接将矛盾摆在明面上的,还真比较少。
不过看着意气风的杨宪,也能够理解这些事情。以前被李善长压制的喘不过来气,现在翻身了自然张扬。
徐达等人虽然在中书省有官职,但是那些武将基本上不掺和文官的事情。
在他看来,李善长现在告老还乡了,那自然就是离开中枢,以前的权力、威望等都会慢慢消散,这不足为虑。
而汪广洋、胡惟庸等人不足为虑,大家资历都差不多,但是汪广洋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杨宪有的是法子对付他。
而胡惟庸虽然有李善长的帮扶,可是仕途起点低,现在权力也不大,这也不足为惧。
刘伯温、宋濂等人的资历本身就不如杨宪,也不受朱元璋信任,那就更加多考虑了。
看到马寻又不言语,杨宪急了,“国舅可知道陛下心意?”
马寻还是笑而不语,杨宪继续说道,“中书省只有我是北方人,其余全都是南方人。”
马寻就夸奖说道,“那你也是有本事的人。”
杨宪就骄傲起来了,当年朱元璋打下应天府,杨宪就投奔而来,立刻就得到了重用。不只是掌管文书,还是检校成员,毛骧等人都是他的下属。
杨宪看着马寻问道,“国舅可知道李相为何告老?”
马寻敷衍说道,“自然是李相病了。”
“不不不。”杨宪赶紧说道,“国舅刚来朝堂,可能不知李相擅专。”
马寻忍不住打量着杨宪,怪不得你在李善长告老后执掌中书省几个月后就被处死!
春风得意不要紧、自信也不要紧,处处树敌不说,还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这都是取死之道!
杨宪不管那么多,继续教育着马寻,“国舅有所不知,李相虽压制浙东人,但他只用亲信,看似有意结党,陛下对此多有不满。现在李相告老,正是陛下重掌中书之时。”
马寻好奇问道,“你和我说这些有何用?我又不是中书官员。”
杨宪立刻说道,“汪广洋就是李善长同党,下官准备弹劾汪广洋,还请国舅署名。”
马寻就有些不高兴了,“都说了我不是中书官员,弹劾正二品的右丞,这不太好吧?”
看到马寻不乐意,杨宪忽然说道,“国舅可知道下官当年也在浙江?”
马寻看着杨宪表演,想知道这个得意忘形的人怎么继续演下去。
杨宪就直接说道,“当时左副将军任行省右丞,总管军务,我也随行辅佐。只是左副将军不听我言,亲近儒士屠性、孙履、许元等人,这些人都为张士诚效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