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唐功伟 > 第34章 发簪(第3页)

第34章 发簪(第3页)

伏子厚对着掌柜说道。

其实伏子厚并不知道这把剑的来历,也没见过什么綦毋怀文,但却隐约记得,这人是南北朝的一个炼剑大师,十分擅长以‘灌钢法’冶炼刀剑。

眼下伏子厚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提高剑的价值。

“足下可有凭证?”

掌柜自然不会因为面前少年的一句话,便轻易相信,不过看着剑身花纹,以及剑刃,却知道这把剑的来历,的确不简单。

“观其剑身,非大师不可,还需凭证?”

伏子厚摇摇头,随后指着剑。

“掌柜观此剑,若是售卖此剑,以男子慕剑之心,可会有人出五万钱买下?”

伏子厚对着掌柜反问一句。

当初父亲说过,是碰巧见到一个急需钱粮的人,在用这把剑换钱换粮,父亲说,当时那人一脸着急,最终他才换下来。

一共花了两千三百钱,以及一些粮食,就买下这把剑。

但不管是父亲,还是伏子厚,都知道这把剑的价格,不止那个价。

只不过在当时淮阳郡,四处动乱,处于江都、洛阳的中途,淮阳不断被隋朝征粮,导致四处闹灾荒,很多人被饿死。

而淮阳各地的官吏,看着粮食价格越来越高,越不舍得售卖粮食,逼得城内诸多门户,只能变所有卖家当,换取昂贵的粮食养活家人。

在隋朝,最离谱的现象就是,越闹灾荒的地方,越容易给官吏贪墨。

例如朝堂下令开仓放粮救灾,但在搬运粮食的途中,官吏都可以用正常的手段,拖延时间。

只要粮食离开粮仓,饿死的百姓越多,到官吏手中的粮食就越多,而被拖延得不到粮食的百姓,就会导致粮食的价格变得越高。

粮价越高,官吏也就越渴望贪墨更多粮食在手里,越不舍得售卖,最终逼得更多人,耗费更多钱去买粮。

如此恶性循环,也是淮阳郡到处都缺粮的原因。

否则若是放在平常,父亲哪怕行商,也难以买到这把剑。

“最多一万钱!”

能在质库做掌柜,自然不会被伏子厚的话影响,于是对着伏子厚摇头道。

看着剑身,掌柜其实也知道,若是有合适的机会,五万钱,真会有人买,若是放在十年前,天下安定的时期,只要碰上那些望族子弟,还能更高一些。

天下男子没有不喜欢剑的,就连掌柜自己也不例外。

但眼下,掌柜清楚,并非盛世。

别说五万钱,就是两万钱,也不可能开出来。

“万钱太少,至少一万五千钱!并且三个月内,我定会将剑赎回!”

伏子厚回过神,看着掌柜认真的说道。

如果只有一万钱,那这把剑就没有质押下去的意义,还不如再等一等。

“一万五?”

掌柜皱起眉头。

或许掌柜见到太多前来质押的人,看着伏子厚的眼神,掌柜也大致判断得出,伏子厚的底线是一万五千钱。

看着剑身,掌柜也是犹豫许久,方才点点头,如此一柄好剑,掌柜也清楚,少年定不会舍得遗弃。

“成!”

掌柜最终说道,随后一边让小二去把纸张拿过来,一边告诉伏子厚,三个月后,赎回这把剑时,需要额外支付一千五百钱。

伏子厚暗道一声心黑,却也只能同意。

这把剑,自己肯定要赎回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