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覆明 > 第二十八章 回到澎湖(第1页)

第二十八章 回到澎湖(第1页)

这天李祥宝喝的酩酊大醉,回去的路上,常贵牵着马,马上趴着烂醉如泥的李祥宝。他看着脚下的路,模糊间忽然想起前世那个车水马龙,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了。

还有那快要退休的父母,如今自己已来到大明十七年,那边的父母亲人也不知道怎样了。

叹了口气,李祥宝沉沉睡去。

来到大明以来,以往十七年他漂泊在海上,历史因他的出现改变了多少他不清楚,但是他知道,李旦原本应当是天启五年死,但今年是天启四年,李旦的势力提前一年落到了郑芝龙手里,且几乎没有经历什么波折。

这究竟是好是坏,实在让人难以琢磨。

不过好在从现在看来,是没有什么坏处。可扰乱了原本的时间线,就意味着后来发生的事很可能都会发生改变。有些事会按照原本的时间线继续走下去,而有些则会彻底改变。

接下来的时间里,趁着过年这段时间有大量空闲时间,郑芝龙带着李祥宝拜会了平户番所有的家臣,平户番及附近萨摩藩等地的诸侯藩士也都拜会了一番。

之间的时间就到处游玩饮酒,高谈阔论,且在日本收获了一大波诸侯好感。

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李祥宝方才施施然启程回大明。

本来郑芝龙还要留他的,但澎湖新定不久,自己又一走两个月。那里只有老师和祁大哥撑着,他实在是放心不下。

并且岛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农田水利,稻种育苗,捕鱼打猎等等百废待兴,这些都需要他回去之后安排。

包括自在澎湖定下后还没去福州拜会过福浙总兵俞咨皋和巡抚南居益,得赶紧赶着年还没过完,上门拜访一番联络联络感情。

来的时候两条船,回来的时候四条船。且四条船上装的是满满当当的,除了本来要采购的火药、铜料、生铁以外,还有很多布匹以及农作物种子,澎湖这块地方只要利用得当,是可以成为一座永不沉没的航母的,关键就是人太少,开垦度有限。要想大规模开发,投入的人力物力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好在现在有了第一桶金,先从最开始做起,等到澎湖被完全开发之后,养四五千人马都不成问题。

天气五年二月一日,装载了四船货物的船队在澎湖湾下锚。经过半个月的航行,终于安全回到了澎湖。

中间曾经也有人想要动手,但是看到李祥宝船上挂着的澎湖巡检的官旗,又看到那一门门火炮,顿时就打消了上前送死的念头。

“此行收获如何?”

张文良站在码头看着李祥宝等人下船,祁义方和老军医王艮都在张文良身后。

“老师!”

李祥宝拱手道:“咱们可以展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好!那老夫就再活动活动这胳膊腿,替你再跑几年!哈哈哈——”张文良爽朗的笑着。

岛上所有训练的军队都被抽调过来当了苦力,荷兰人的城堡经过修葺后很多地方都被当作了仓库,这些货物就堆放在城堡中。

“老师,给大陆几位大人的炭敬送去了吗?”

“送了,俞咨皋、南居益都有,你走后不久,巡抚南居益就工部右侍郎,已经启程走了。新任的巡抚朱钦相大概也就这段时间到任。到时候你要亲自去拜见一趟。”

“嗯,工匠的事,老师找的怎么样了?”

祁义方笑道:“大人,工匠的事我已经找了。我亲自去了福州一趟,挖了好几个铁匠回来,造船的船匠楼家表示愿意重新出山,把整个澎湖的造船包下来。”

李祥宝兴奋道:“这些铁匠都会什么?如果只会打锄头钉耙可不行!”

“大人,您要的会造火铳的铁匠实在找不着,不过有两位是在军中待过的,会打铠甲兵器,火器的话简单的维修还行,造的话他们说可以试试,但都没打过谁也不能保证能打出来。”祁义方道。

“这就够了,你让他们来见我。仓库多派点人守着!”

李祥宝又问了一些岛上的其他的事,最近岛上因为没了荷兰人压迫,新来的巡检大人又不管事,那些兵也纪律严明从不扰民,老百姓过的可高兴了。一开始士兵训练时老百姓都不敢靠近,后来大人小孩都会过来看这些明军训练。

久而久之,澎湖驻军军纪严明的事迹就传开了,连远在福州的总兵俞咨皋都曾来信夸奖了一番。

而荷兰人退到台南后,很多不堪压迫的百姓也纷纷逃到澎湖,两个月来竟然有上百人,这些人在岛南结寨而居,张敦派人过去讲了一下基本的法令,便算是接收了这批难民。

李祥宝说过现在澎湖需要大量的人口开荒,这些难民当然是越多越好。因此就当地他们结寨的地方给编了户籍,定下了村子名称,纳入了澎湖的管辖。

当天傍晚,正在苦哈哈接受训练的明军喊着一二三四的号子在沙滩上前进,肩膀上是一根沉重的滚木,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训练,这支军队已经真正具有了后世现代军队的基本素质。

最起码自来到澎湖以来,每天都是充足的粮食供应着,海上不缺少肉食,稻米岛上不够就从大陆买来,充足的营养下,这些汉子的体格增长的很快,从一开始的孱弱瘦小,到现在一片壮硕猛男,光从气势上就知道这是一群强兵。

如果指挥得当,李祥宝肯定这两百明军能打退一千目前明军现役边军。已经达到了一般边军将领手下亲兵的战斗力。

当然这只是从理论上来说,澎湖没有马,这些都只是步兵,若真要到了北方战场上,大规模的骑兵对战时还是要以骑兵为主,步兵的战斗力肯定无法和骑兵相比。

不过这都是银子,仅仅是养这三百二十多士兵,每月军饷就要近七百两,粮食、护甲、衣服、武器,战船,加在一起每个月平均要花近一千五百两。若不是李丰林给他攒了不少家底,怕是连军饷都付不起。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