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重生之太子闯官场笔趣阁 > 第162章(第1页)

第162章(第1页)

只是作为国君,还有些太过正直善良了。

“太子,起来。”杨进弯腰扶起儿子,令他坐在自己身侧,就如同小时候那样。

杨彦察觉到父亲神色有异,不禁抬头,怔怔看着杨进。

“你刚才的话也对,也不对。”杨进转过头平静地注视着太子,仿佛将他当做与自己对等的成年人。

“我此番举动,固然有替他考虑的原因,但却不仅仅如此。”杨进伸手拍了拍杨彦的肩膀,似乎是在安慰他:“太后一党不臣之心久矣,父皇在时尚且可以压制,若有一日父皇不在了,臣强主弱,好容易太平的江山恐怕又不免一番动荡。所以太后一党,必须铲除。”

太子想要说什么,杨进做了个手势阻止了,示意他先听自己说完:“我是可以幽禁他们、流放他们。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太后经营多年,力量根基之深,远超乎你想象。若不能以雷霆手段斩草除根,后患恐将无穷。”

杨进说到这里,与杨彦对视了片刻才再度开口:“父皇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只能尽快动作,好给你留下一个清明稳固的江山!”

“父皇!”太子闻言大惊,不知杨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杨进身体强健,绝不可能骤然离世,他为何要说这种诛心之言?

在沉默中,杨彦仿佛渐渐明白了什么。他的神情由焦急变为不可置信地,连忙抓住杨进问:“您……您是自己要抛下我们,抛下大周江山?!”

“父皇这一路艰难险阻,困难数不胜数,却从失败过。然而若论快意,还是与他在一起后的那段日子。”杨进眺向远处,目光悠然,嘴角噙了淡淡的笑意:“一生能遇到这样一人,已是莫大的幸运,我又怎么会轻易舍弃。旁的与之相比,都不足为道了。”

杨彦动了动嘴唇,最终仍是想劝:“父皇……”

杨进没有令他说完,摇了摇头:“朕意已决,好了,你去吧。”

眼见再无回转的余地,杨彦垂下目光,脑中纷乱如麻,生平第一次觉得不知所措。

他自幼受过许多不该皇子受的苦,对人情冷暖感受颇深,想法也与一般人不大相同。就杨彦本心,其实并不觉得他父亲有多么惊世骇俗。相反,年轻的太子殿下隐隐觉得有些羡慕。

然而感情上的倾斜是一回事,理智又是另一回事。

杨彦已经能想到这件事将给他父皇带来怎样的影响。他想再劝阻,但太子内心深处,却也不是毫无私心的。

最终,杨彦只是沉默着行了礼,缓缓向殿外走去。

到殿门处,杨彦忽然回头:“父皇,那人若知晓了父皇的心意,想必会十分快乐。”

“朕的心意,他又如何不知。”杨进又一次露出了那种堪称温柔的笑容。

——

就如杨进所预料的那样,慑于他无情而铁血的手段,朝臣之中并无多少不和谐的声音。

然而终究还是有几名不畏皇权的铮臣,拒绝接受皇帝如此失德的行为。首当其冲的,便是一名史馆修撰李予。

太子将一卷书册呈至皇帝案头,杨进随手翻了翻,见最新一卷记载的正是那夜太后寝宫大火之事。其上写着“昌明帝弑其嫡母胞兄”,毫不掩饰地称呼他为“暴君”。

“简直目无君上!”太子十分气愤:“父皇,这样的东西决不能流传出去!”

李予出身史官世家,官职虽仅为史官修撰,但其影响力却不可小觑。杨进遂宣李予觐见。

“你这样写,不怕朕降罪于你?”杨进指了指那卷书册。

李予抬头看了一眼,见果然是自己新修撰的一节,复又低头不语,观其神色竟然毫不畏惧。

杨进停了片刻,见他不吭声,又道:“你所书不实,朕令你修改。”

李予对杨进行礼,不卑不亢地回答:“皇上弑母杀兄乃是实情,臣身为史官,自当如实记录。就算皇上以臣之性命相胁,臣也绝不能更改。”

杨进轻笑出声:“你想做齐太史,朕却不是那崔杼,要你的性命做什么。只是崔卿于宫变前便已离京,你既要如实录史,这点可别忘了。”

李予早已做好了身殒的准备,见皇帝这样轻飘飘放过了自己,甚至丝毫没有动怒,他脸上神情有些不可置信。

很快李予反应过来,重重叩首应“遵旨”,双眼似乎分外闪亮。

在他新修撰的章节中,果如杨进之言写明了崔容离京之事,并且如实记录了杨进与他的这次面谈。

此后五年,李予便跟随在杨进身边,继续做他的史官。

这五年间,昌明帝以及其铁血和毫不留情的风格,拔除腐败的官员、扫平边境隐患、朝中推行新政,除去一切江山和帝位的威胁。

李予渐渐看出皇帝性情大变背后别有原因,但他并未深究,只是如实记录杨进的一言一行。

五年后,昌明帝杨进因病骤然离世。李予辞官归隐。

在他的《史录》最后一篇中,李予难得地写了两句评价:雄才大略,非深不知。

昌明帝驾崩,太子杨彦即位。

彼时太子年仅十九岁,以稚嫩之躯稳居地位,虽固然说明太子聪敏过人、手段出群,但与昌明帝在前五年间所筑根基也不无关系。

登基大典当日,杨彦坐在龙椅上,不知怎么回想起大半年前的某一日。

那时他的父王杨进正埋头处理政事,由于长久的辛劳,他比数年前清瘦了不少。不知是看到了什么不好的消息,杨进的眉头紧紧皱着,半晌才提笔做了批复,然后他随手抽出下一本折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