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和前男友穿到七零笔趣阁 > 第13节(第1页)

第13节(第1页)

宋雨晴他们五个合伙送的礼是最丰厚的,当天晚上,他们就吃到了小炒肉、水煮虾、番茄炒鸡蛋。饭后还吃到了香蕉和芒果。

小炒肉和番茄炒蛋是宋雨晴做的,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大家都夸她的厨艺是知青点当之无愧的第一。即使她没做水煮虾,但她用姜葱蒜和酱油给调了一份独特的蘸料,算是参与了一半吧。

“天天都能吃肉吃鸡蛋就好了。”李思悦叹道。

“沙姜做调料这么好吃啊,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张庆国:“我明天休息,准备去看看能不能钓到鱼。”

宋雨晴好奇,“我们这边不是沿海吗?买海鲜应该挺便宜吧?”

张庆国三个老知青都笑了起来,给她解释道:“红旗公社临海的那面就是个悬崖峭壁,下面是深海,不像别的地方有沙滩可以赶海。像光明公社就有块沙滩,部队基地那边也有沙滩。”

张庆国手指蘸水,在桌上画大致的范围,指出了红旗公社和光明公社的地理位置,又说了要是想买海鲜,得去光明公社买。但放到公社卖的海鲜不多,有时候也不一定能买到。

嗐,还以为来了海岛能实现海鲜和水果自由呢,结果啥啥都没有。

宋雨晴叹气。

短暂的一天休息之后,宋雨晴又继续投入到劳动中。第四小队的插秧地点换了个离知青点近的,她和卫长顺中午都会回来睡午觉,但下午下工的时间就比其他人晚了些。

没过去几天,她收到了姜凤霞的来信,得知她进到红星农场后就被纳入兵团统一管理,每天作息都是固定的,晚上还有“大会战”,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白天一起上工、晚上一起学习。她在农场是吃的“大锅饭”,每天端着饭盒去农场食堂打饭吃,司务员很抠门,经常抖掉铲上的菜,到了他们饭盒里的菜就少得可怜。

看她把插秧、捕鱼都说得生动有趣,一股欢喜从纸面雀跃出来,宋雨晴有些羡慕。

宋雨晴也拿出信纸来写回信,依然艰难地模仿笔记本上的笔迹,说说自己遇到的队员、舍友,突然想到今天回来时,得到了一个八岁小姑娘送的一束小野花,那束花被装入瓶口缺了一块的灰色瓦罐里,放到四方桌上,给这个灰扑扑的房间增添了一抹亮色。

她决定把这抹亮色写入信里。

接着一直到七月结束,宋雨晴才迎来了第二次休息。

秋季稻都种到了田里,果园里的水果也摘了大半,弘安生产队给队员们放了三天的小长假。

摸了摸自己指腹和掌心,对比刚来时粗糙了不少。手背多了好几处划痕,不严重,但她晒了一个月也没晒黑多少,皮肤白就显得伤痕十分明显。

“队里要杀猪分肉,我们分到的不多,看看还有没有多的,再多买点。”吴向东这一个月里,白天干活,晚上去晒场和队员唠嗑,不说别人,起码和第四小队的叔伯婶子们都能说上话,因为他力气大,天天干活起码拿九个工分,还愿意出力帮忙做些小事,小队长没少夸他。这不,生产队里要杀猪分肉,剩下的还能单独买点,这个消息就是小队长和他说的。

或许是这个月过得还算平和,宋雨晴觉得这样过下去也不是不能接受。

休息的第一天,大家都睡到自然醒,起来后给家里搞了次清洁,宋雨晴把床单和被单都拿出来洗了晾晒在小院里。

下午,带上两颗奶糖去找了阿月嫂,换来了一小包蔬菜种子。怕她没干过农活浪费了菜种,阿月嫂还专门过来教她怎么种植、要注意什么。宋雨晴只要了黄瓜、西红柿、小白菜和南瓜这四样的种子,各种注意事项都被她边听边记到了本子上。

她和李思悦、卫长顺、周斯平四人分到的自留地都在一块儿,合起来有一亩地。菜算是大家一起合伙种的,等到了十月份,再跟红梅嫂买几只鸡仔回来养着。

休息的第二天,知青点的七个人都一起去光明公社,大家都有生活物资需要储备。

从弘安生产队走到光明公社,走路要差不多一小时,坐牛车的话要四十分钟,骑自行车更快了,半小时都不用就能到。

光明公社的街道看起来比红旗公社的街道要长且宽敞,也更热闹。这边国营饭店的菜多是海鲜,但她走遍了整条街,没看到卖海鲜的,她现在特别想吃鱿鱼。

宋雨晴看到李思悦去买卫生带,才想起来她上个月没来例假。心里叹息,肯定是因为劳累和没油水才没来。

在供销社买到了一盒12色的上海大蜡笔,花了五毛钱。又去买了酱油。她总算是知道为什么要说“孩子到了会打酱油的年纪”,她以前没理解,酱油怎么用打的,合着酱油是散装卖的。雨鞋要买,有几次下雨上工,她的脚都浸得发白了。画画专用的纸没找到,她去买了很大一张的大白纸,等回去了再自己裁。

日子就这么张罗了起来。

累得倒头就睡的日子里,她甚至想过,前面的二十四年,是不是她的黄粱一梦。存在旧时光里的爷爷奶奶,毕业后没再见面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因为全球病毒而半年没见的赵平生。。。。。。

“雨晴,想什么呢?”

“想家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