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重生之我要红TXT > 第 44 章(第2页)

第 44 章(第2页)

而且秦尤第一遍看这份剧本时,其实并没有太被触动,她客观地认为这是一个好剧本,才迫切想要接下这部戏,而不是因为女主和她相似的经历打动了她。

但或许是李寒香在和她见面时说的那句话——

“其实我真正担心的反倒是,你能不能演出那种久久不得意的感觉,你的演艺生涯有些太顺了,可惜我不擅长写年少得志的角色……”

李寒香并不知道,她近乎残忍地剥开了秦尤的过去,让秦尤回想起了她籍籍无名的,看不到出路的十年。

这十年,其实秦尤并不觉得多痛苦,她是那种喜欢挑战的人,任务难度越高,她斗志便越强烈,这十年的挑战,只能让她越挫越勇。

其实比起籍籍无名的那些年,不如说她剑走偏锋红了后,心头才涌起了强烈的迷茫与不甘,因为那和她想象中的“红”不一样。

明明已经过五关斩六将,走到了这个圈子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走不到的地方,但环顾四周,却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那么大。

好在她有了第二次机会,她终于走入了自己想要的聚光灯的光芒中。

所以她的迷茫与不甘,其实都与沉浮挣扎的那些年无关,她其实没怎么想起过那些不停跑龙套,甚至连龙套都有可能跑不上的日子。

直到李寒香提起,于是那些早就被她层层封住的记忆重新呼啸而来。

第一遍看剧本时,秦尤只觉得剧本优秀,然后她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第无数遍,李寒香笔下女主的经历一一将她的记忆唤起,她是怎么跑遍片场连个试镜都没捞上的,她是怎么在试镜时被完全无视的,她是怎么对讲话牛头不对马嘴的选角导演笑着说出“你说得对”的……

那些早就褪色的回忆,被重新上了色,放进放映机,孜孜不倦地播放了起来。

有人说作家不该写自己,确实,剖析自己的内心与经历绝对可以让这部作品真挚动人,但这无异于生啖自己的肉,还是嚼了八百遍后再喂给读者。

或许演员也不该演和自己经历太像的人,对,这么演效果绝对出彩,要真实感有真实感,要灵气有灵气。

只除了对演员自己不好。

人脑有自动保护机制,再痛苦的回忆,只要不反复被触发或是反刍,时间久了总会被淡忘。

譬如秦尤,她从不回头看,所以她从不痛苦。

但这份剧本帮她回忆,帮她反刍了。

所以,正

()常情况下应该是演员看了份感人的剧本,第一遍十分感动,看得涕泪交加,但多看多看,尤其是背上几十遍之后,也就麻了。

但在秦尤这儿,情况却完全相反,她起初读这份剧本时,客观冷静,甚至可以分心分析剧本的优势具体在哪,但读了一遍又一遍……读了几十遍之后,她却反而忍不住攥紧了手,那些沉闷窒息,就像是潮水,退潮了那么多年,然后终于翻涌上来。

不过,秦尤觉得这是好事。大多数情况下,演员读剧本读了太多遍后会“麻”,其实也就意味着真正上戏的时候,就缺了点第一遍读到戏时的直观感觉——那种最原始的,最直接的,没有经受过任何理智分析的情绪。

如果是经验丰富的演员可能还好,在接下来分析怎么把这种情绪表演出来的阶段,他们要么会一直朝着这个情绪的方向前进,中途没有任何偏移,或者哪怕中间偏了点,也可以通过回忆最初的感受尽快校正过来。经验较浅的演员,就特别容易演着演着,自己觉得还挺好,演得很详细很层次分明,但最后一看——哎呀,这怎么和我最初读到剧本时想象中的表演不太一样呢?

这其实就是加入了太多理智分析的坏处,大多数人或许没有演戏的经历,那就举个写文章的例子,在写作中有个非常常见的情况,就是经过反复思虑反复修改出来的结果,结果写作者事后仔细一想,这和我一开始想写的东西不一样啊……

因为起初的想法只是一股冲动,它或许缺乏逻辑,甚至缺乏情节人物什么都缺,但唯一不缺的就是那股纯粹的情绪,而情绪才是真正打动自己也打动人的,在把这股冲动慢慢变成文字的时候,写作者就会开始理智分析,但如果他们没有校正的本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最初想表达的东西,就很容易被逻辑带着跑,这时候他们考虑的,就不再是自己想表达什么,而是怎么表达更“合理”,而且由于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表达的内容在慢慢慢慢变化,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感觉起来都很合理都很靠谱,直到最后站在终点回头看,写作者才能发现自己究竟偏离了多少路线。

演员也是如此,在想着怎么把这股情绪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很容易就会陷入单纯的理智分析中,这里改改那里改改,结果最后一看,这怎么和我想的不一样呢……

秦尤在最最初开始表演的时候,其实就有这个毛病,因为她本身就是依赖逻辑远胜于感受的人,不过她改过来很快,从新手到匠气到看似浑然天成的“灵气”,只花了她两年时间,那之后别人都觉得她是靠入戏而不是靠分析表演的,但其实她一直没变过,她始终都是更依赖逻辑分析远胜于与角色共情,只是看的人对这种匠气太重的流派有偏见,所以下意识地觉得纯靠逻辑是达不成这样浑然天成的效果的,于是自顾自将她扔去了“入戏”那一边。

虽然这没什么不好,但秦尤其实也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新鲜感本就不可能长期保持,除非已经把剧本忘完了的情况下再重看一遍,但那样的话台词估计也全忘完了……这不成了不敬业的反面典型了吗

?不被导演骂死才怪。

但《算是个爱情故事》很特别,至少对秦尤很特别,她不再是越读越麻木,反倒是越读情绪越鲜明,这也是个神奇的体验了,或许,这也能让她的表演再多出一分打动人心的力量。

“秦尤,你来啦!”

就在秦尤低头看剧本的时候,一道熟悉的女声从她侧边几米处响了起来。

是李寒香。

秦尤于是立刻站起身,双手束于身前,颇有几分乖巧的感觉。

“李老师,你怎么来了?”

秦尤会这么问,是因为通常来说,剧本编剧是不跟组的,尤其是李寒香这种已经混出了头,少见的可以以编剧名字做招牌的名编剧。

跟组的编剧一般在剧组里地位极低,是被导演或演员呼来喝去按他们的意思修修补补的编剧。

如果早知道李寒香也在片场,秦尤肯定不会直接坐下来读剧本,而是先去和她打个招呼。

李寒香一摆手,自嘲道:“哎,叫什么老师,我算什么老师呢!”

然后她神秘一笑:“我来偷师呀,虽然当编剧是很清闲啦,但哪有当导演那种大权在握呼风唤雨的感觉爽,我也想在剧组里当一回土皇帝呢,这次的导演是彭飞飞,虽然很多人嫌他拍摄风格太淡了,但是我挺喜欢的,嗯,我就怼着他学了,拍三个月,我总能学个一招半式的!”

秦尤笑了起来:“那我就期待李老师你的导演作品了,如果到时候有合适的角色,一定找我呀。”

李寒香:“我肯定会找你的呀!但那会儿你还看不看得上我这种没经验的导演可不好说了!”

秦尤:“李老师只要喊我,就算是龙套我也愿意跑的。”

李寒香挥了下手以示不信,不过脸上的笑容表示秦尤这句话她还是很受用的。

秦尤倒是真心的,她现在戏路比较窄,不是说角色都太相近,而是接的戏的风格质感都太接近了,基本都是带点冷色调的爽片,就连李寒香这种文艺挂编剧,情节平得比华北平原还平的编剧,给她量身定制的剧本都跌宕起伏了起来,长此以往,她给人的印象就会和“爽片”挂钩,虽然爽片受欢迎,但不可否认,由于大多数爽片缺乏深度,观众会下意识地对爽片存在一定偏见,秦尤如果被打下了这种商业风的烙印……就很难摆脱了。

李寒香这种温吞的文艺片风格,其实可以大幅度提高她在观众眼里的“逼格”,等她再红一点,确实就需要考虑逼格问题了,最好是观众能既喜欢看她的戏,但同时又认为她是个严肃演员,所以李寒香要是愿意让她演她从前那种风格的戏,秦尤是绝对不会拒绝的。

李寒香或许会觉得更红的秦尤就不会想演她这种卖座程度有限的剧本了,但其实不如说,秦尤越红,她才越需要这种风格的剧本。

“哎呀,导演来了……”李寒香伸手虚虚地揽住秦尤后背,另一只手指出了导演彭飞飞的方向,“走,我带你去认识一下。”

也不知道是秦尤在李寒香面前一贯

表现得像是个乖巧的年轻后辈,还是李寒香就是有这种照顾人的习惯,她带着秦尤走向导演的时候,颇有种长辈带后辈见人的感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