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大明皇子全文阅读 > 第94章 难民(第1页)

第94章 难民(第1页)

龙骑卫踏上归途,而远在杭州府的朱标遇到了难题。

山东和河南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大旱灾,庄稼在地里枯萎殆尽,眼看到了秋收时节却颗粒无收。无奈之下,成千上万的难民被迫离开自已的家园,纷纷涌向应天府及江南行省。

这两个省份本就是人口众多之地,但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几十万难民,也不禁感到压力巨大。这些难民们背井离乡,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一丝希望,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求生之路。

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只为能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之所。有些人带着妻儿老小,有些则孤身一人;有的还拿着仅存的家当,而更多的已经一贫如洗……然而无论如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应天或者富饶的江南找到一线生机。

朱元璋已经下令应天府各地开设粥棚,从江西川蜀等地调集粮食送往应天,应天的储备粮还需拨往北方军队,各行省赋税还没上缴,剩下的粮食也只够几十万人吃半个月的。

同样江南行省如今才开始秋收,储备粮更少,朱标站在城头看着外面密密麻麻的难民,心中也是无比焦急。

朱樉去了水师视察造船进度,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朱标有些措手不及,赈灾是必须的,但是开了好几次会,下面各部门也没有给出有效的办法,还是以前的老一套,但是江南行省的粮食根本支撑不了几天。

如今江南行省将粮食贩卖都收归布政司,为后面分田统一收购粮食做准备,各家有的也是几日的口粮,之前没收的各个家族世家的粮食都用在了其他地方。

“大哥,我回来了。”正在思考对策的朱标听到声音回头看去,朱樉快步走了过来。

事情发生时他就命人去将朱樉叫回来,他的主意多。

“二弟,你可算回来了,情况你都知道了,眼下该如何是好?”朱标急切的问道。

“咱们的粮食够难民吃几日的?”朱樉问道。

如今仔细一算,进入江南行省的难民几乎全都聚集在了杭州府,人数估摸已有三四十万之众。对于这些情况,朱标早已烂熟于心,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回应道:“按照目前的状况来看,开设粥棚赈济灾民大约能维持十五天左右。”

听到这话,朱樉心里暗自琢磨了一番,然后开口说道:“必须至少坚持二十五天!只要再过二十五天,一切就能迎刃而解。到那时,即使将应天府那边的灾民迁移过来,我们也完全能够应付自如。”他的语气坚定且充满自信。

“你有什么好办法,说说看。”听到朱樉有办法,朱标眼前一亮,迫不及待的问道。

“将灾民划分两类,一类是青壮劳力,一类是老弱年幼。秋收在即,修路也暂时先停一停,让所有人在官员的监督下秋收,他们只有劳动才能吃上饭。老弱年幼就每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打扫卫生,捡柴火等轻松的工作。还有一点,把难民分到各府去,不然这么多人容易出事。”

有着这么多人帮助秋收,大概十几天就能收完,晾晒也需要时间,只要秋粮收上来,这几十万的难民根本不足为惧。

要知道江南行驶一千一百多万亩的土地的粮食,足够养活了。

“对啊,我怎么忘了可以秋收了!”朱标一拍脑门懊悔的说道。

“你呀,就是瞻前顾后想的太多了,往往最简单就是最好的办法,你把赈灾想的太复杂了,你还记得我给你讲的贪官与清官的故事吗。”朱樉笑了笑说道。

“是我把问题复杂化了。”朱标点点头说道。

说完朱标就将官员都叫到了城头上,开始安排赈灾的各项事宜,并嘱咐蒋瓛做好赈灾的监督,谁敢伸手就立马拉出去剁了。

就这样,大明建国以来最大的天灾被轻松化解,各个官员配合得当,很快就将粮食收了上来,那些难民也都被留在了江南行省。

应天的难民也被朱标接到了江南行省,有了这几十万人的安家落户,江南行省的人口突破了三百万,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大省。

时间来到洪武五年十一月,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朱标站在高台之上,神情庄重地宣布:“土改正式开始!”

土改的消息好似长了翅膀,飞速的传遍了整个江南行省。

从此,这里的所有土地、矿山都将收归国有,土地只能租赁而不能买卖。

同时,那些繁琐的人头税等杂税也被一并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根据田亩数量来征收的农税。每亩土地的租赁费仅为年产量的一成,而农税同样也是一成。

这样一来,农民们手中剩下的八成收成便完全属于自已。不仅如此,朝廷还会以合理的价格固定收购其中的四成粮食。如果有人想要卖出更多的粮食,也只能卖给朝廷,严禁私人收购。

更让人们欣喜若狂的是,土地将按照每人三亩的标准分配给所有拥有农籍的家庭。无论家中人口多少,都能得到相应的份额。而且,田地的租赁期限为十五年,期满后可以续租,但绝对不允许买卖或转租。

这项政令一经颁布,所有的农人都沸腾了起来。他们激动万分,高声呼喊着:“太子殿下万岁!”

如此低的税收和租金,让这些朴实的农户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不禁回想起过去被世家大族以及地主们的压迫,如今终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随着百姓的归心,家家户户都立上了太子的生祠,每日都要祭拜,保佑为他们带来希望的太子殿下长命百岁。

远在应天的朱元璋收到了消息,只是老怀大慰的笑了起来,自言自语的说道:“我老朱家出了两个麒麟儿啊,他们做到了咱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好啊,爹娘,你们在天上看到了吗,您的两个孙子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想到自已的爹娘,朱元璋的眼眶有些湿润了,如果爹娘还活着多好。

做了几年皇帝的朱元璋深知,在这个位子上掣肘太多了,要平衡各方势力,世人都觉得做皇帝好,可谁又知皇帝的无奈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自嘲的笑着说道:“还是老二看的清楚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