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长安夜雨诗歌鉴赏 > 第132章(第1页)

第132章(第1页)

高见充抬手示意众将士做好准备,随时听令,又请余者撤回瓮城中。

青罗看着密如飞蝗的突嘞兵,心中压了块巨石般沉重,正欲转身,忽见林德妃奋起右臂,利刃破风,一霎时,手起刀落。

二皇子脖颈一侧豁开深长的口子,热血汩汩而出,他愕然瞪大双目,徒劳地伸手捂住血口,上身打了个晃,没来得及说半个字,便向前栽倒,伏于马背。

林德妃灰白的面孔上血色斑斑,泪水和着血水,蜿蜒而下。

仿似过了许久,青罗动了动唇,终是未出声,只低声一叹。

王中丞动容道:“德妃娘娘深明大义。”

林德妃还刀入鞘,夹紧马腹,俯过身去,一把托起二皇子的尸首,横放于马上,仰头对着城楼,神色哀恸,却是一字一句,平静道:“萧氏不肖子通敌叛国,已为我斩杀!”

突嘞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闹得不知所措,云梯、投石车俱已齐备,主将却折于阵前。

几个副将正迟疑不决,阵尾又鼓噪起来,因前后相距甚远,不知何故生乱。突嘞兵高声往前传递着消息,与此同时锣声大振,竟是要鸣金收兵。

片刻间,情势陡转。

突嘞人火速撤离,万千马蹄踏地,激起滚滚烟尘。

至亲至疏

烟尘渐渐远在天际,城楼下一片静寂,孤鸟盘旋,其鸣凄切。

林德妃木然地拨转马头,按辔徐行,携着二皇子的尸首往南郊方向行去。

青罗等人下了城楼,尚不知突嘞因何退兵,可会再来。

高见充吩咐城门守将务必时时警惕,不可松懈,忽听兵士来报,突嘞人又杀回来了。

众人立时又上城楼,果见远处烟尘遮天蔽日,马蹄声杂沓,此时此刻,除却去而复返的突嘞军,不作他想。

怎料到得近前才看出,来者无一人着军服,放眼望去,俱是寻常百姓模样,身穿灰、黑、褐等各色衣衫,褴褛脏污,遍布血痕,所执兵器亦是刀剑长枪不一,有些甚至是铁锨等农具。

当先那人白衣染红,背负长剑,因挥鞭催马时,上身俯低,无以得见其颜面,待奔至城下,那人抬起头,又是满脸血污。

高见充皱起眉,禀道:“公主,自去岁冬至今,京畿一带流民不断,眼下多半是欲趁乱生事。”

正说着,城楼下那人扬声道:“公主,杜仲回来了!”

青罗听声分辨的确是杜仲,吃了一惊,再往下看,她已抬袖拭去面上血污,随即解下马腹右侧挂着的黑布包袱,抖开,提在手中。

竟是个血淋淋的人头。

“公主,小的已将突嘞主帅斩杀!”

原来突嘞人方才兵临城下,又紧急撤军,除主将身死外,也因后方大营遇袭,主帅首级被斩,损伤惨重。

杜仲自尸山血海中杀出,待突嘞拔营撤军,才返回长安。

几日前,杜仲自东都回城,发觉突嘞人入关后,暗中探知突嘞乃是倾巢而出,后方空虚。

杜仲先是火速联络了兴州驻军,与其商定兵分两路,薛偡在兴州的部下连夜开赴突嘞王帐,发动奇袭,又传信于数年前叛出突嘞的一脉,以致其腹背受敌,前方大军得信必会回援。

杜仲则紧盯关中突嘞大军动向,今日又出其不意地领兵攻打突嘞大营,取突嘞主帅首级。

消息传至阵前,突嘞军心大乱,长安固然是块肥肉,根基却不可动摇。

突嘞虽日渐强盛,内部却算不得全然太平,与宿敌间屡有冲突,此番若被乘隙而入,后果不堪设想,是以当即撤军回援。

杜仲一直没往长安传递消息,系因顾虑突嘞人轻而易举地攻破了西啸关,恐朝中有其内应。

她所领兵丁可谓鱼龙混杂,除开沿途收编的流民,另有些招安的山匪,虽不成气候,胜在勇猛果敢,危急时,可堪一用。

今日之战,好些人身负重伤,杜仲亦挨了几刀,右脸唇角至眼角划开一道长口,刀口皮肉翻卷,煞是可怖。

杜仲却不甚在意,因用膳时反复牵动伤处,疼痛难忍,才上心些,每日换药。

突嘞围城虽则最终虚惊一场,未酿成大祸,青罗却觉劫后余生,向皇帝进谏,趁天气尚未转冷,加紧修筑城墙与各处城门。

户部东挪西腾,又将预备的禁中年底支用拨出些许,才将银钱凑足。

皇帝缓过这口气,腾出手来处理一应细务。

昔日太子府眷属迁入后宫,皇帝却迟迟未下旨册封皇后。

太子妃,也即如今的张妃,似乎并不急,将已故吴良娣所出的恒儿养在膝下,尽心教养。

恒儿到了开蒙的年纪,张妃亲自为他挑选了当朝大儒为师,这嫡母做得再妥帖没有。

皇帝待她却始终冷淡,人前亦不假辞色。那日宫宴,命妇入宫贺拜,张妃虽与帝同坐,竟连他一个正眼也未得到。

夫妻间事,青罗不宜过问,见张妃自入宫后便闷闷不乐,越发沉默寡言,忍不住劝解了几句。

“陛下初登帝位,朝堂诸事千头万绪,心中难免烦闷忧虑,亏得嫂嫂贤德,抚育皇子,打点内闱,陛下才无后顾之忧,嫂嫂诸般好,陛下便是口中不说,也记在心上的。”

张妃笑了笑,起初未作声,待将杯中残茶饮尽,才道:“陛下不会原谅我了。”

青罗一怔,听她又道:“吴良娣死前,我曾与她长谈,陛下由此断定我逼她自尽。”

张妃望着锦帕上毛羽斑斓的鸳鸯,停了一停,极轻地叹息了一声,“我知陛下爱她甚深,怎敢逼迫她?不过因担心陛下安危,劝她暂且与陛下和离罢了,来日方长,何愁不能再续前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