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权经原文及译文 > 第14章(第1页)

第14章(第1页)

归灿道:“试举一例,昔日,齐鲁相争,鲁自知不敌,便遣执政大夫叔孙鸠出使于郑,欲借兵助鲁国一臂之力。然郑国以先君丧期未满为由,回绝鲁使。叔孙鸠便私下会见郑国将军,借机吟诵《诗·祈父》一节首句。王上可知此段外交辞论,用意何在?”

汉王道:“《祈父》一节,寡人知之,谓‘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祈父乃边境将军,此诗意为,为何把将军的忧患转给了士卒?害得士卒无处可住。这诗是表达士卒对祈父失职的怨恨,哀士卒之多艰罢了。”

汉王说完,疑惑道:“寡人不解,此诗与鲁国大夫何干?为何要吟诵给郑国大夫听?”

归灿道:“王上博闻强识,所说丝毫不错。但此诗用在此处,可不是只用本意,还要用引申意,那鲁国大夫旨在含沙射影,责怪郑国将军不顾兄弟之国情谊,任由他国肆意蹂躏,其意可谓尖锐!”

“哦!”刘枢想了想,觉得蛮有意思,又问:“那他为何不直接指出?”

归灿道:“两国邦交,和气为上,哪怕是不满之情,鲁国大夫也不便直接指出,恐伤对方颜面,而是借诗言意,雅言雅行,既缓和两国颜面,又痛责郑国软弱。敢问王上,若您为郑国将军,听到鲁使此诗,又该如何应答方妥?”

汉王思量了一会儿,停顿的时间比以往都漫长,然后答道:

“寡人若为郑国将军……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两国邦交,借兵岂可儿戏?郑国也只得向鲁使略表歉意了。且君子一言,如白染皂,既出口歉意,那日后必不能见死不救,否则郑军不存,何以立于天下?但若全力支援,一则恐伤国本,二则更恐与齐国交恶,须知齐郑毗邻,不可不防。”

她一面思考,一面道出了最终的处理方式:“于是寡人会安排郑军只在战事尾声时稍为鲁国出力罢了,一方面不算违约,另一方面也不会令齐国恼怒,郑国正好以此取利。”

在刘枢说出这一番论调的时候,眼中闪烁出灵动的光芒,那是从前谁都没见过的,等她说完,归灿已经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

归灿原想以汉王的年纪和阅历,理解对方深意之后,能想到表示歉意一层便足够,没料到她还有后面那一大篇分析和考量,可谓层层深入,考量周全,条分缕析,滴水不漏!

要不是亲耳听到,他都不敢相信,这竟是出自一个十四岁孩子的策略?!要知道,迄今为止,刘枢甚至没有学过一丁点儿权御之术,从未有人教过她这些。

只能说,这是她的本能。

本能,是这世上最可怕的天赋。

归灿不由想起了父亲说过的话:大汉国刘氏王族的身上,天生就流淌着政治的血液。

这不是一句戏言,这是归婴在效力过三代汉王之后得出的论断。

归灿愣了许久,才回过神来,由衷叹道:“王上英明!确如您所说,当时的郑国也确实是如此行事的。”

话音刚落,只听鸡人又报响了巳时正点的时辰,表示这场进学该结束了。

汉王也不多留,笑道:“归卿今日所讲也分外有趣,寡人没有白来。”

说着她微微抬了抬手,闻喜便心领神会的传了四个侍从从后门进来,只见每个侍从手中都捧了一方漆盒,依次走到阶下归灿身前。

闻喜笑容可掬的走过去,对他道:“归大夫,此为王上所赐。”

他示意侍从打开,一一展现出来,是四道精美菜点,一道烹黑鲤,一道酱汤,一道炙羊牢髀,一道当季糕点。

待全部为归灿展示一遍后,刘枢笑一笑,又道:“这两日归卿所讲内容,令寡人耳目一新,于是早备此区区礼物,望归卿不负寡人之意。”

归灿赶紧朝上拜了一拜,“小臣惶恐,万谢王上赐食!”

刘枢等了半晌,不见他有其他回应,就无奈叹了口气,但也没说什么,只用眼神示意一下闻喜,意思是可以备辇了。

闻喜会意,正要动作,却见归灿又向上拜了一拜,犹豫着道:

“王上……有句话,容臣禀之。”

刘枢见他扭捏的样子,略感奇怪,问其原因。

归灿就道:“其实……昨日《凯风》一篇新论,并非小臣想出,是小臣的舍妹从前说与小臣的,小臣平日与舍妹研讨经书,舍妹常有新论,小臣不敢隐瞒,特报于王上知晓。”

这倒是没想到的插曲,刘枢顿时觉得新鲜,问道:“归卿的妹妹?是何级大夫啊?”

索性四下没有别人,刘枢便放松了挺直的脊背,将一只手肘抵在座圈上,身子往后靠了靠,坐的舒服些。

归灿答道:“回王上,舍妹尚未入仕。”

刘枢一听更好奇了,身子朝前倾了倾,问:“芳龄几何?”

归灿如实答道:“舍妹生于癸亥年秋,如今……年将一十有三。”

“癸亥年……唔……竟比寡人还小一岁,那……”刘枢笑道:“今日归卿所讲的《祈父》一篇案例,也是她的建议了?”

归灿低头,“……是。”

刘枢了然的点点头,似乎很高兴,也很新奇,她爽快道:“既如此,那些赐食,归卿就别吃了,这些都是赐予你妹妹的,替她带家去吧。”

归灿:“……谨遵王命。”

他怎么觉得自己这回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呢。

只听小汉王又吩咐道:“还有啊,等归卿的妹妹见了这些赐食,若有何话,务必下回来报于寡人听。”

归灿虽不明就里,但还是拜下去,应诺,额头贴着冰凉的地面,一时想不通王上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