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百度 > 三更合一(第2页)

三更合一(第2页)

让工坊印刷,总不能不让人挣钱。

这毕竟是王谈的主意,另外题目是顾凝宸出的,她也该拿一份。

可惜拖尔弼的提议被王谈直接否决了,石岚也不赞同。

王谈的意思很明确:“这题目是贵妃出的,娘娘自然要拿大头才对。要不是有拖尔弼引荐,我也不会如此顺利就能把题册印出来。”

就连里面的解题方法,一大半都是顾凝宸的,一小半才是王谈的,他都不好意思要分红了。

而且王谈也不缺钱,书页上写了自己的名字,这就很足够的。

当然顾凝宸的名字不可能写在上面,但是她又作为第一作者,王谈怎么都不能把她落下。

拖尔弼写信问了顾凝宸,然后想了一个主意,就让顾凝宸起个笔名。

于是顾凝宸回信,就起了一个叫“不疑先生”的笔名了。

康熙看见这个名字就笑了笑,“凝”字去掉左边就是疑,“不疑”这两个字在算数来说也适合。

顾凝宸的算数水平,也的确能尊称一声“先生”了。

于是笔名就这么定下来了,康熙看完了顾凝宸添补的算数书,还有点嫌弃石竹斋能不能印刷好,打算让

宫里的印刷工坊来做。

好说歹说被顾凝宸劝下,毕竟就宫里印刷工坊的手艺,那纸张用的是最好的,甚至可能用上彩图,价钱翻上不知道多少倍。

后来康熙还是让宫里的印刷工坊印了几本作为收藏,一本放在乾清宫,一本放在英华殿。

其他的就被顾凝宸送人了,一本送给了拖尔弼,一本让拖尔弼转交给王谈。

拖尔弼拿到的时候简直爱不释手,这宫里印刷的手艺自然非比一般,用的都是最好的纸张,摸着十分顺滑有光泽。

封面用的彩印,右下角比较显眼的地方写着“不疑先生”几个字,下面还跟着陈女官的名字。

顾凝宸觉得这手稿是陈家献进来的,陈女官又跟着誊抄了很久,很该有个第二作者的名字在上面。

陈女官起初婉拒,感觉自己只是帮忙誊抄,压根没帮上忙,实在没那么厚脸皮成为第二作者,还写在封页上。

不过后来顾凝宸也说服她了,这手稿是陈家祖先陆续写下的,哪怕后来因为战乱和保存不当的缘故没能完整保留下来,却依旧是顾凝宸添补的原版。

祖先的名字不能写上去,写陈女官的名字也是可以的。

当然陈女官用的是自己的小字,并非大名,却依旧十分荣幸。

而石竹斋印刷的就是普通版本了,石岚很是用心,让师傅先打版,印出一本样册来,送去给拖尔弼过目。

拖尔弼看过后还担心自己找不出问题来,还找

王谈也看过,又让人送进宫里给顾凝宸看过。

顾凝宸看着内容没什么问题,就觉得可以。

康熙看了之后总感觉哪里都不满意,这纸张不够好,这字体一般,就是封面也过分朴素,体现不出这本书的好来!

她听着是哭笑不得,这算数书重要的是内容,其他都是小事。

再就是宫里的印刷工坊早就开始用上康熙指点的宋体,看着眼睛更舒服。

宫外的印刷工坊也学了起来,如今印刷风行的全是宋体。

这是康熙指点过的字体,哪里就一般了?

反正他是感觉哪哪都不够好,顾凝宸就道:“皇上,这算数书做得越是朴素,这价钱就越低,能买得起的人就越多。其实按照我看来,只要把内容都印刷清晰,装订起来,齐齐整整的样子就足够了。”

康熙就知道她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算数书,感兴趣的话就会开始学习算数来。

不过他没跟顾凝宸提起,免得打击她。

那就是如今百姓能读书的人还是太少了,一是读书需要天赋和环境,家里都是目不识丁,忽然有个孩子就会读书了,这种情况实在太小了。

大多面朝黄土种地的百姓,孩子也会跟着种地。

二是读书需要供很长的时间,纸笔都是消耗品,财力不够就很难供出一个读书人来。

哪怕是读书人里面,真愿意主动学这个算数的人也不多。

毕竟算数这种完全不在科考范围内,读书人是为了当

官才读书科考,在中举之前很难分神去学算数。

到头来能学习算数的人范围就缩小了很多,大多是京城的官员,小部分则是江南的官员。

一是因为康熙喜欢算数,官员们大多都会跟着学一学,免得一窍不通。

他们会学,但是未必会教,如今也没有专门教导算数之人,家里的孩子要学就不容易。

顾凝宸出的这个算数入门,就很适合识字和读书有基础的孩子学一学了。

二是算数需要天赋,会就会,不会怎么学都不会,能有个基础就不错了,再深入一点,很多人就开始抓瞎。

所以到头来,顾凝宸这个入门的算数书在书铺里卖得相当不错,几番加印才能勉强供上。

但是王谈和拖尔弼做的题册,买的人就不算多,印刷一次就足够慢慢卖了。

王谈也不气馁,毕竟他跟康熙想得差不多,很清楚如今学算数的人实在太少,能入门就不错了,到达这个题册水平的人实在不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