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带着铁路到大明笔趣阁 > 第11章 定期体检设医学院求追读(第2页)

第11章 定期体检设医学院求追读(第2页)

刘宽可不想穿越到明朝没几年,便因得了个感冒就一命呜呼了。

话说后世似乎有人推测,马皇后跟朱标都是得感冒死的?

这说明古代感冒死亡率不低啊,且不分贵贱,运气不好的话,有钱有势也治不好!

念及此处,刘宽越觉得,应该将展大明医学当做第一等重要之事去做。

听了刘宽的话,朱标道:“刘公子所说前两点倒是好办,但第三条···刘公子可知如今大明太医院有多少名医?”

刘宽还真不知道这事,便问:“多少?”

朱标道,“即便算上院使、院判,也只有六位名医而已。事实上,院判、院使只因追随我父皇较早,受到信重因而得职,二人只能衬得上一县之名医。”

“倒是四位御医,皆是我父皇开国后从各方征召而来,为一府乃至一行省之名医,个个医术惊人。”

刘宽听了惊讶,没想到洪武时期大明太医院的名医这么少,名副其实的才四个。

他觉得,这虽不能说是朱雄英、马皇后、朱标相继病死的主要原因,但肯定占有一定因素。

他不明白的是,向来注重自家人(或者说护短)的朱元璋,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朱标接着道:“几年前,有人上书说太医院的名医太少,有失皇家体面,请我父皇多征召名医聚于京师。”

“随后便有御史进谏,说天下各地名医有数,若将地方名医聚于京师,地方百姓患疑难重兵将求治无门,此不仁也。”

“我父皇认为这御史说的对,于是便驳回了先前那人的建议,故如今太医院只有四位名医。”

“因此,若如刘公子所说,聚集天下名医于京师,地方百姓怕是求医无门,民间也会非议我皇室自私不仁啊。”

朱标这番话其实说的比较犹豫。

一则,为了明年能够保住儿子、母亲的性命,他恨不得将全天下的名医都召集到京师来。

二则,他又清楚地知道,这种做法不利于地方百姓,是自私不仁之举。

不过,朱标才说完,便听朱元璋道:“咱以前认为那御史说得对,那是不知你娘、雄英还有你都会早早病死!”

“如今咱既然知道了此事,哪里还管得了地方百姓?咱回宫里就下圣旨,征调各地名医到京师来!”

朱标听得愕然,大约是没想到朱元璋会说出这种话。

刘宽倒是不意外。

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固然爱百姓,但他更爱自家人,这是人性的体现——能够做到大爱无私的人,终究是极少数。

刘宽没想到“汇聚名医于京师之事”上还有这么多道道。

他稍稍思考,便道:“陛下,殿下,咱们可以先征召天下名医汇聚与京师一两年,待明年皇孙、皇后无恙,再令其中大部分名医归乡。”

“到时候,只需留下一小部分名医,一则增加太医院名医数目,二则组建医学院。”

“此后可令天下名医每隔两三年进京来开一次医术交流大会,以此促进大明医学的展。”

“如此,过个十几年,不仅医学会有所进步,还能培养出更多名医来。”

朱元璋听了直接点头,“这主意不错——不管怎样,先让天下名医到京师再说。咱绝不能眼睁睁看着亲人病逝而不作为!”

朱标也觉得,若只是聚集天下名医于京师一两年,不会给地方造成太过恶劣的影响,便没多说什么。

定下建立医学院之事,刘宽决定趁机说出另一件事,免得日后不好再说。

他道,“陛下,其实在我们后世人看来,不论是皇后、皇孙之病逝,还是后来太子殿下病逝,陛下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听见这话,朱标立马替刘宽紧张起来,心道:刘公子,你可真敢说啊——上一个对我父皇如此说话的人,还在大牢里蹲着呢。

但出乎朱标意料的是,朱元璋不仅没生气,反而认真问道:“什么责任,刘公子尽管说来——只要能让妹子活得久些,咱愿意改正。”

‘老朱对马皇后果然是真爱啊。’

感叹了句,刘宽便道:“陛下当有个心理准备,我所说的事,涉及到去年才被陛下废掉的中书省及宰相之职。”

这一下,朱标不止是紧张了,心都悬了起来。

“胡惟庸案”可是如今大明朝的禁忌话题,虽已过去一年多,却无人敢在朱元璋面前提起相关之事。

朱标没想到刘宽竟敢,很可能要说的还是质疑、反对之语。

他不禁想,后世人是不是都像刘宽这么胆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