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眼睛有些红,对吴二舅和惜宁说:
“我娘走了也好,在家里不过是丢人现眼。”
松青十三岁了,李氏做的那些事他哪里不能察觉?
一出门左邻右舍便指指点点地,小孩子自尊心又强,估计早就受不了了。
惜宁松了口气,也暗自长叹一声。
这李氏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自作孽不可活,连亲生儿子对她都没啥感情,还不如个丫鬟临娘!
如此便好生安慰了一番,每人送了一套湖州产的文房四宝,鼓励他们好生读书。
两个孩子倒也懂事,频频点头,很是受教的样子。
惜宁后来让人打听到,临娘被李家人卖给了人牙子。
她让小九子花十两银子将人买回来,放到自己名下铺子里做了个厨娘。
其实让这临娘继续照顾松青兄弟也不是不可以,可她毕竟跟了李氏二十多年。
惜宁一想到梅影,杨格格那个从小一起长大的丫鬟,不惜性命,也要帮着杨玉婷陷害自己,便不寒而栗。
古代这种忠仆真是让人又稀罕又忌惮。
惜宁只能给临娘一条活路,不让她被人糟蹋欺凌,放到吴家是万万不敢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二舅隔日去铺子里辞工,那东家大惊失色,连连挽留。
这吴账房可是天赐的活宝,账目理的清楚分明,又朴实温润不多话不多事。
十来年了,从来不曾拿捏过他夫妻二人,连月银都还是当初那个价。
这东家想着也有些脸红,主动提出加月银:
“要不以后每月五两?或者六两?”
吴二舅只摇头,他换了衣衫,这两日也休息得好,加上惜宁给的底气,人一下挺直腰板来,倒有了几分读书人的儒雅,公子少爷的贵气。
“东家不必客气,不是月银多少的事情,其实我这几年已经把铺子里伙计们教的差不多了,您这儿的账目不难,随便提拔一个,就能做账房,没有我也不耽误您的生意。”
这东家是做茶叶生意的,门面不大,一年也就一二千两的流水,盈利几百两到头了。
吴二舅在这里做账房,实在是大材小用。
用惜宁的话说,他当年但凡花三分心思到科举上,考个进士,遇到识人惜才的皇帝,去户部管天下钱财粮草人口,也能胜任。
东家讪讪地把吴二舅送走,临了还说:
“吴先生若是日后还想出来做账房,可别忘了我家。”
吴二舅但笑不语,这事可没法答应。
惜宁让宋嬷嬷去买了一户人家,夫妻俩三十多岁,带个十五六岁的丫头,和八九岁的小子。
这家人姓石,从直隶那边逃荒过来的,活不下去了,才卖身为奴,唯一的念想就是一家子卖到一处去。
惜宁看石老大性情老实,石婶子又做的一手好吃食,便把这家人买下来,送到了吴二舅家。
石老大看守门户,做重活,石婶子做饭浆洗,小石头跑腿。
至于石花那丫头,惜宁送到吴氏身边伺候去了。
十几岁的丫头,长得又俊俏,放二舅身边不合适。
惜宁虽把李氏送去做妾,却从骨子里讨厌通房妾室,认为这是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之一。
她相信二舅人品,可防范于未然,万一石花这丫头起了心思呢?
正好吴氏身边也缺个伺候的人。
如今惜宁也慢慢适应并接受了身边奴婢环绕的生活方式。
刚进十四爷府上时,她特别膈应这一点,怎么都习惯不了人与人之间这种阶级差别。
可看着小九子,红姑与宋嬷嬷这些人,惜宁慢慢悟了。
这个时代,使唤奴婢是给了那些人一条活路。
穷苦百姓到了绝路,若不卖身为奴,或许就饿死病死在路边。
对石老大一家来说,能遇到个良善的主子,给他们活干,有瓦遮顶,有衣可穿,有食果腹,算是天赐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