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莹一直在忙活雪芝的事,却忽略了家里的另一件大事—雪琴要毕业了。
这在任何人眼中都不是大事,初中毕业就回来种地,尤其是什么都考不上的人。
只有冯雪莹格外关注,她专门去了趟学校,和老师聊了聊雪琴的成绩,估计她连高中都考不上,别说中专了。
这个时代,农村人都不上高中,觉得是浪费钱,中专也是三年,毕业直接分配工作。
中专的录取分数线也比高中高,只有考不上中专,拿得出钱,还得观念能跟上的农村人,才会去上高中。
很多人有钱也不去上,就一年一年复读,死磕中专。
冯雪莹恰恰想让雪琴上高中,哪怕她能考上中专,都得去上高中。
因为她知道,中专和大学的区别,只有上了高中,才能考大学,她一定要给自家供个大学生出来。
毫无意外,雪琴什么都没考上。
这个消息在大家眼中,甚至都不算个消息,连被讨论的资格都没有,根本就没人在意。包括雪琴在内,她也觉得无所谓。
初中毕业更像是完成某种任务。当事人完成了,一身轻松。旁观者看着,也是稀松平常,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另外的可能。
别说雪琴没考上,就是考上了,家里人恐怕也没让她继续上的打算。
越是穷的地方,越对教育不重视。因为他们不知道上学到底有什么用,在地里干活用不上,他们也从没真正见过,因为学习而改变命运的人。
冯雪莹在家里宣布,让雪琴去复读。
意料之中的,每个人都用惊讶的眼神看着她,仿佛他们听错了。
可令她没想到的,第一个出来反对的人竟然是冯雪琴,她嬉皮笑脸地说:“二姐,不用了吧,我好不容易毕业了。”
她抓着冯雪莹的胳膊,“我就盼着早点回来,能帮你做生意,咱们一起挣钱。”
“不行,必须复读。”她抽回胳膊。
“一个丫头家,能拨开眼睛就行了,这都初中毕业了,还不行?”周桂花说道。
冯雪莹来不及回答,冯德昌也说了句,“我看就算了。”
王秀芬也跟着点头,她知道读书识字的好处,可她觉得初中已经足够用了。
这是全家人一致否定,尤其是冯德昌的话,那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爹,未来的社会跟现在肯定不一样,初中生和文盲差不多。”冯雪莹解释道,“让她复读一年看看,万一能考上高中,将来就考大学。”
“村里谁考上大学了?”冯德昌一脸不相信。
“没有人考上,不代表雪琴考不上,说不定咱家能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呢。”
她简直就是做白日梦,全家人都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冯雪莹,觉得她这个梦做得有点过了。
多少年了,全村只有老李家的儿子考上了中专,据说在外省工作,几年也不回来一趟,娶了城里的姑娘,生了孩子都没回来。
光宗耀祖是做到了,也就是个名头好听,老两口还得靠在村里种地的儿子养活,而那个真正出息的儿子是一点也指不上。
冯雪琴突然笑着说:“二姐,我连高中都考不上,怎么可能考上大学?”
“不试试怎么知道,你就这么没志气吗?”冯雪莹有点气恼,别人都是想上上不了,她可倒好,自己不想上。
“我已经试了啊,这不没考上吗?”她越说越来劲,“这跟志气有什么关系,你有志气,你怎么没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