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欧阳修讲座 > 第一节 宋人的评价(第1页)

第一节 宋人的评价(第1页)

第一节宋人的评价

由于欧阳修疾恶如仇的个性,遇到大事、难事、得罪人的事,从不回避,勇于直言,所以得罪的人不少。但仁宗还是比较喜欢欧阳修。仁宗曾经说道:“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再多几个,就更好了。”(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附录卷二。

当然,仁宗的这句评价必须和赵宋的祖宗家法放到一起来分析。从太祖赵匡胤开始,经过太宗、真宗时期的发展,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逐渐确立了几项祖宗家法,除了众所周知的严密防范武将之外,还有一条就是严密防范朝臣结党。为了对付朝臣的结党行为,皇帝在用人方面必须“异论相搅”,实际上还是先秦法家权术之学的运用。

所谓“异论相搅”,就是同时起用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大臣,其意图在于使士大夫之间产生不同的政见,从而互相制约,强化君权。虽然一定程度上使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客观上也促进了“言论自由”,但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当,把握不好尺度,就会使中央的政令难以得到贯彻执行,这是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两宋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治平二年(1065)八月十四日,英宗等欧阳修奏事完毕,见无别人,语重心长地对欧阳修说道:“参政性直,不避众怨。每见奏事时候,与韩琦、富弼二位相公有不同意见,便互相争吵。尽管是好友,也无所回避。听说与台谏官论事,常常当面即指出对方的短处,还像自己做谏官时候一样。人家当然不喜欢,今后应该稍微注意一下,克制一点。”(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一一九。英宗的话充满了关怀和保护之意,可见在新继位的英宗心目中,五十九岁的欧阳修尽管忠心耿耿,却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能妥善处理和臣僚之间的关系,这样无论对国家、对他个人、对同僚都不是好事。

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关于宋神宗的实录竟然有三种,第一种编于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3),由范祖禹等主编,他是范镇的重孙,范镇又是欧阳修的好友。该实录《欧阳修本传》部分对欧阳修政治方面的表现作如下评传:“欧阳修结发立朝,遇到说正直之语之时,从不回避,因此常常招致众怨,一直到致仕,毁谤之语不绝,却始终做到清清白白,可谓有君子之风。”(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附录卷二。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正月,欧阳修和司马光、苏轼等十人一起,从祀孔子庙庭,享受中国古代士大夫去世后的最高待遇(元)脱脱等:《宋史》卷四十二,《本纪》四十二,《理宗二》。,评价没有任何负面的言论。

第二种编于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由曾布、安涛等人主编,关于欧阳修政治方面的作为评价如下:“欧阳修个性刚直,善恶较量之时,黑白分明,面对有权有势的当权者,虽然知道他们设下了陷阱,也全然不顾,奋勇直前。经历多次贬官之后,即使做到参知政事,做人做事的风格也没有改变。”(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附录卷二。较之上一部实录,仍然是没有任何负面评价,且所使用的语句更具有感染力。

苏轼于《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文中评价道:“全德难名,巨材不器。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艰难,而节乃见。”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43册)卷一八八七。

司马光:“声名足以服天下,文章足以传天下。”(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资料汇编》(上)。

王安石:“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胸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资料汇编》(上)。

宋理宗宝祐三年(1255),十七岁的文天祥看见学宫里有乡贤欧阳修等的塑像,且谥号中都有“忠”字,不由肃然起敬,说道:“死了之后不能这样,不是伟丈夫。”(元)脱脱等:《宋史》卷四一八,《列传》一七七,《文天祥传》。欧阳修光辉的形象,在青年文天祥心中,种下了忠心报国的种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