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走进不科学百度百科 > 第14节(第2页)

第14节(第2页)

和崂山蛇草水差不多吧。

此前提及过。

徐云是在英国做交换生期间练成的拿手厨艺,因此他对于英国的海鱼还是比较有了解的。

所以在尝到鱼汤的第一时间,他便判断出了威廉夫人的问题:

首先,没有用葱、姜、蒜、料酒和盐腌制过鱼肉,导致鱼肉不滑嫩且腥。

其次,鱼的黑膜、鱼鳃、喉骨也没扣干净——鱼筋是鱼腥味来源,在处理鱼的时候,只需要将鱼鳃靠下的地方画一个刀口取出鱼筋,然后用一只手轻拍鱼身,一只手拽这根线往外拉,就能地把这根筋挑出。

这样一来,鱼的腥味就会降低。

放下碗后,徐云默默的叹了口气:

得,这鱼汤看来是没法喝了。

随后他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餐桌上的众人。

此时的威廉已经给家人分好了鱼汤,正在飞快的拿着勺子搅动着素菜杂烩,因此还没空与自己搭话。

小牛和莉莎依旧在吧嗒吧嗒的搞着队内语音,这个暴躁骂街老哥此时倒是安静的像遗照……咳咳,安静的像画像似的。

爱露拉姐正在和威廉夫人说着些什么,说道兴奋处还会挥舞几下小手。

利拉尼依旧沉默不言……

与此同时。

徐云还注意到了另一件事:

餐桌上除了一柄勺子和一把餐刀之外,根本见不到叉子的身影。

第19章糟糕的午饭与夜晚(下)

众所周知。

东方的文明之光是华夏,而西方也有一个文明之光,那就是意呆利。

意呆利之所以被称为西方文明之光,一来是因为罗马帝国的存在,二来则是因为它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而后者的映射之一,便体现在意呆利对欧洲饮食文化的影响上。

其中很典型的就是叉子。

叉子最先出现于意呆利,在16世纪由凯瑟琳·德·美第奇传到了法国,英国叉子的普及要等到18世纪,在此之前餐具主要有两样:

喝汤的勺子和切食材的刀子。

除此以外,英国人吃饭用的都是……

手。

没错,手——这种情况在很多早先的英国画作里都能见到,比如珍藏在于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农民的婚礼》。

这习惯甚至在后世有些地区都没改变,比如某个叫新手钓鱼人的扑街作家,就曾经亲眼见过一位英国人把方便面直接放到了个碗里,再放到微波炉里转一下,然后就直接用手拿着吃了……

怎么说呢,也不是说黑吧,约翰牛那边对吃这玩意儿确实不太讲究。

当然了,目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刀叉是华夏人传到欧洲去的。

不过这说法没啥特别强力的依据,姑且了解一下就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