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是疾风之始,催鸿雁南去,它们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在万里无云的天空上留下令人畅想的踪迹。
有群大雁从皇宫上空往城东的鸿池沼泽飞,“嘎咕”叫声传递天地,正在东极堂外边空地罚站的元愉、元怀二王仰头,没有寻常人对雁的喜,只想,要是现在给他们弓箭,必能射满天雁毛雁粪下来,气死殿内议事的皇帝和多事弹劾他俩的狗官。
侍中元晖出来了,走得非常快。
元愉赶紧朝元晖连声轻“喂”,想打探几句殿内的情况,然而元晖似没听见,衣摆留风地过去了。
元晖当然是装的,先前他暗示京兆王争取侍中官职,想利用其对付尉窈,结果白等一场。京兆王不仅蠢,连上进心也没有!
真是瞎耽误工夫。
元愉扯动五弟的袖口讽刺元晖:“他求着我时,不给骨头都耸着鼻子过来,现在看你我落难,装聋装瞎。”
广平王元怀抬臂、抽袖,嫌弃道:“落什么难!以前怎么没发现三兄你怂成这样,不就是被御史参么,怕什么。我们有的是钱,想拿走多少抵罪,都给他们。只要三兄跟着我混,到不了年底,我保证你的钱财全……”
赵芷出殿巡视,元怀立即站直,闭嘴。
没多会儿,朝议结束,广陵王元羽来到罚站的俩侄子跟前,笑着问:“这次是不是又想用钱财抵过?”
元怀回以一“哼”。
元愉则张嘴无声,骂:“老贼。”
元羽龇牙,笑得越发灿烂:“如你们的意,陛下罚你们各出万缗钱抵过,并把抢占的宅、田悉数归还百姓,还有……”
接下来的话,他只对着广平王元怀说:“你府里官吏犯的错,也合算成钱,由你还清,期限是半个月。欠一个铜钱,我就亲自带兵去你府里抓他们!”
走远几丈后,元羽才回头喊:“傻侄儿,忘了跟你俩说,陛下许你们滚出宫了。”
次日清早,瑶光寺。
尉窈利用休沐闲时,在郑道谙的尼舍内,和北海王妃刘念相见。
刘念交给尉窈两个木盒,打开后是佛经,掀开垫布,盒底另有暗格。
尉窈先取出大盒暗格内的三卷纸轴,展开,一卷写满了宅地与矿产、田产,以及归属主家的出身来历简述,次卷记录着北海王府各宅院一个月的生活支出,最后一卷纸上,是一个月里库房多出的金银财宝。
最重要的是第一卷,因为所写产业均不在北海郡境范围内。
刘氏解释:“眼下我只能确定这些宅主、矿主、田主是元详的爪牙。”
尉窈:“不急,别让元详察觉。”
刘氏:“我会小心行事,就算被他或高太妃发现,侍郎放心,我绝不会招出你。”
尉窈拉过对方的手,说道:“我是官员,为朝廷办差,岂惧北海王报复。我嘱咐你小心,是不想让念阿姊给他们母子陪葬,他们不配。”
刘氏眼眶泛红,低声道:“许久没人叫过我名字了。”
尉窈:“我们女郎在自家有姓有名,凭什么嫁人后没了名,被‘氏’字带过?刘念阿姊,往后你不必称我官职,叫我尉窈,你岁数长我,我唤你阿姊。”
她再看另个木盒里藏的笔述。不是刘念的字迹,内容是北境御夷镇的军主贿赂元详,元详许诺哪天哪个时辰,拨给对方多少官粮的言语往来。
这份记录非常详细,连元详让对方带多少牛车,何时停在哪条街,走哪个城门离开洛阳都有。
可见城中巡兵有多少人早就成为元详的爪牙。
尉窈称赞:“好,好,这份证据若证实,是治罪元详的关键。”这两年朝廷南征不断,已严格限制官粮调拨,且不许各处军事重镇以各种名义贿赂朝廷官员。
刘念:“收集此证据的女郎叫柿儿,名义上是我的贴身婢女,实则我当她是妹妹。要不是面临绝境,我不会派她去侍奉元详。尉……尉窈,如果事成,我别无所求,只求元详的罪过别连累柿儿,把她平平安安还给我。”
“我答应。”尉窈干脆利落应允。
她们只有一刻的说话时间,郑道谙与谢寄佛来了,后者给刘念讲解佛经,郑道谙送尉窈离开瑶光寺。
路上,遇到也要离开的冯家女郎冯令华。
冯令华先揖礼,然后道:“尉女官如今是洛阳女郎之楷模,京城百司许女子为官为吏,想必是托了尉女官的福。”
尉窈谦虚回礼:“尉窈不敢承此称赞,我等读书人,该谢天子宽和圣明。”说着,她向皇宫太极殿方向揖礼。
尉窈并不因对方是冯家人,先前还争取过“女侍中”就厌恶对方,她问:“三天后在皇宗学举行试经,女郎可参加?”
冯令华先笑再回:“参加。不瞒尉女官,原本我挺紧张的,见到你,想到有你珠玉在前,我就不紧张了,还盼望着快些到三天后呢。”
尉窈点头,鼓励:“稍有紧张也不怕,皇宗博士考我时,我也一样。如此,我就预祝冯女郎顺利试经,期待我等女郎在朝堂相见。”
尉窈当先离开后,冯令华的婢女带着怨气道:“她真会说话,句句裹蜜似的,女郎千万别上她当!哼,上回她把女郎撵出尼舍时,可是一副……”
婢女被冯令华似笑非笑的表情吓闭嘴。
冯令华:“回府后,你自己犯个错,我好向庶母禀明不用你伺候。”
“婢子想侍奉女郎。”
“那就由我给庶母说你错在何处。”冯令华冷冷说完,朝后方佛堂方向拜一礼,轻述:“若见血光,恕信徒罪过。”
婢女三魂惊掉两魂,赶忙说:“婢子愿离开女郎,婢子这就回府,自己找错犯,自己向郡君请罪。”
冯令华全当跟前没这个人,由其余婢女扶上牛车,吩咐车夫:“去城南太学。”
她的三兄长冯聿被朝廷免罪,起用河南尹后的一个月里,找回一块刻着《春秋左氏传》的石经碑,及一块刻有《尚书》内容的石经碑。两块碑全运到太学遗址了,因为《尚书》碑上的内容,许多儒生闻所未闻,现在每天都有饱学儒士在辨别这块石碑的真假。
太学遗址处。
任城王元澄骑马而至,身边只跟着一名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