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昭昭日月 > 第一百零四章 事缓则圆(第2页)

第一百零四章 事缓则圆(第2页)

元侃惊讶道:“这封信可是刘美亲笔所写,难道你不相信他?”

刘娥说:“我当然相信刘美哥哥的话,可是三哥想过没有,朝廷如此兴师动众讨伐李顺,必定是要将此人处以极刑的,方能显示天威不可侵犯。若李顺不死,蜀中难安,所以不管杀的是不是真的李顺,朝廷都需要一个李顺已经伏法的事实,这样才能堵住天下百姓悠悠之口,也妨再有心怀叵测之人打着李顺的旗号死灰复燃!”

元侃拉着刘娥的手坐下,长舒了一口气,赞许地说:“我今天想了一下午,才想明白其中的门道,没想到小娥与我英雄所见略同啊,这种话,也只有从你口中得到印证,我才觉得心安呐。”

刘娥抿嘴一笑说:“三哥又在哄我,如今你身边的王钦若、张咏、杨亿哪个不是安邦定国之才,你不同他们商议,倒来听我瞎唠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元侃笑着说:“我就是听了张咏的劝告,才没有把这封信交上去,不然的话,只怕也落得和张舜卿那样的下场。”

“张舜卿是何人?和你有瓜葛吗?”

元侃摇了摇头,把张舜卿密告王继恩诛杀假李顺从而被免官一事述说一番。

刘娥若有所思道:“看来此事玄机很深呀,三哥,我有一个大胆的推测,不知当讲不当讲?”

元侃笑着说:“什么当讲不当讲,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唯唯诺诺?那就不是我心中的小娥了。”

刘娥说:“我也只是猜测一下啊,成都城破后,王继恩未能抓捕李顺,只能密奏请示陛下,官家为了稳定军心,以儆效尤,就下旨命王继恩就地诛杀一个相貌和李顺相似的人,否则如果是真的李顺,怎么不押解京都,验明正身呢。那张舜卿自以为聪明,本想着以此邀功,哪料到险些丢了身家性命呢。”

元侃说:“我当时接到刘虞侯的信,也是震惊,只想着不能让王继恩冒贪军功,哪有这么深的考虑,亏得张咏说事急则缓,事缓则圆,才没有贸然行事,可见此后看不透的事情,就留给别人先说。”

“那王继恩本就恩宠无比,此时再立大功,只怕在朝堂之上,无人能出其右了。”

“无人出其右?只怕未必!”

“怎么说?”

“今天朝议还说这件事情呢,中书省认为王继恩立有大功,应当授予宣徽使这个职务,没想到父皇当场就否定了。”

刘娥冷笑了一声说:“王继恩身为刑余之人,即便立有大功,也是士大夫所不齿的,没想到竟成了大臣们谄媚奉承的对象,岂不知官家最忌相臣勾结、大权旁落,王继恩权倾朝野的日子恐怕也快到头了。”

“起初父皇只引前代宦官乱政、干涉国纪之实,哪知道参政苏易简等人又上言说王继恩平寇之大功,非宣徽使这个职务能与之匹配,结果父皇震怒,当庭斥责了宰相,又命张洎、钱若水等人重新别议官名,任命王继恩为宣政史。”

刘娥叹了一口气说:“几万人头落地,换来他们弹冠相庆,说到底,苦的还是蜀中百姓!”

元侃也忧心忡忡道:“虽然王继恩攻克成都,李顺被处死,但是听说余孽张余又啸聚流寇近万人攻陷嘉州等地,散落在蜀中各地的不安分势力也蠢蠢欲动,蜀中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啊!”

“王小波死了有李顺、李顺死了有张余,只要蜀地广大穷苦百姓仍旧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便会有人揭竿而起,说到底,如果百姓们人人能够安居乐业,谁愿意去造反呢。”

元侃也长叹了一声说:“我最担心的还是王继恩,此人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这可是为将大忌,刘虞侯信中说,就因为先锋官马知节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奉承王继恩,他竟只配给马将军三百多老弱病残士兵守城;多亏了马知节英勇善战,才逃出生天;由此可见,像王继恩这样的人一旦大权在握,难免不会私欲膨胀,到时候尾大不掉,比流寇更难应对。”

刘娥安慰道:“你我所虑,官家肯定也能想到,依官家雄韬伟略,说不定早就有了对症下药的补救措施。

元侃嘻嘻一笑说:“小娥说的对,数月未见,眼下的正经事儿未做,倒讨论这些个繁杂琐事干什么。”

刘娥一脸诧异问道:“正经事儿?难道三哥还有什么”一语未了,刘娥已然明白元侃话中之意,“你呀!”刘娥又好气又好笑,拿手指戳了一下元侃的额头,却被他顺势抱了起来,连推带搡地放倒在床上。

喜欢朗月照乾坤请大家收藏:dududu朗月照乾坤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