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汉朝大司马是什么官 > 第54节(第1页)

第54节(第1页)

刘备切换话题,并转了一个语气,说道:“子义可知文举公(孔融)当下如何?”

太史慈摇了摇头,说道:“慈于兴平二年(195年)下江东,已数年未曾见过文举公。不过却听闻文举公已出任少府,不知可有此事?”

刘备叹了口气,说道:“子义走后一年,袁谭举兵来攻北海。文举公兵败而走,妻儿皆被袁谭所掳,奔走徐州。后天子临幸许昌,征辟文举公,其出任将作大匠,后转升少府。”

太史慈也是颇有感触,说道:“文举公才高壮志,心怀仁义,志在靖难,然才器粗略,智谋短浅。今居许昌,出任上卿,高谈清教,引经据典,免去兵戈之乱,对文举公而言亦好事。”

这种与旧人会面的感觉,让太史慈很放松。随着话题的打开,二人聊得热切,时而欢笑,时而唏嘘,气氛融洽。

谈了约有半个时辰,得到消息的孙贲便来出营观察起来,见二人时间越谈越久,眉目也愈发紧蹙,心中有万般思虑,又想起昨日太史慈追杀不成的场景,心中渐渐有了不安。

又谈了半个时辰,在孙贲等不住时,太史慈与刘备终于结束了聊天,各骑战马回营。

孙贲策马上前拦住太史慈,问道:“今日子义与刘玄德阵前所言何事?”

太史慈脸上仍带着笑容,说道:“今只诉北海旧事,不言军事。”

孙贲心生疑虑,说道:“今刘玄德遣人来报,言约战之事,安得不言军务乎?”

太史慈摇了摇头,如实说道:“玄德公不言,我何独言之。今仅谈论私交,两军会战,慈必不手软。”

孙贲心中暗道,此前不曾厮杀,今见刘备先是卸去甲胄,又是好言好语,若你一箭下去,刘备安有活命机会?

心虽是这么想,但孙贲却没有说出来,唯有心中略生出些许疑虑。只望他的弟弟孙辅早日领兵而来,与自己汇合。

第77章抹书

夜色深沉,阴云四合,难以见月,唯有点点星辰点缀夜空。

在昏暗的夜幕中,数队步骑在火光中影影绰绰,从联合营寨中开拔,往江东军营寨而去。

领头的军队打着‘关’旗,火把如群星闪耀,旗帜高举如林,其队伍随着道路的狭窄起伏,时而拉长,时而收紧。一批批骑士从道路中间奔驰向前,铁蹄践踏地面的震动,隔着数十丈外都能感受得到。

除了这支步骑外,还有数支约千人的军队在他的东面穿行,诸部的军旗摇曳,借着昏暗的火光依稀可见‘霍’、‘张’、‘文’、‘黄’、‘苏’、‘甘’等七支将旗。

从天空往下俯视,只见关羽那支步骑结合的军队嵌入到孙贲、太史慈营寨的中央,然后‘霍’、‘张’、‘文’、‘黄’、‘苏’、‘甘’等军将孙贲大营围住,准备猛攻营寨。

联合军营寨的望楼上,刘备、刘琦、霍峻三人夜观战事,谈论着离间之策。

“这便是兵不厌诈嘛?”

刘琦望着远方的灯光,问道:“仲邈怎料太史慈会轻服来见叔父,其孙贲又会中离间之策?”

“子义信义之人,古有言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以军事为由,邀子义赴约,其怎会不往。”

霍峻脸色如常,分析说道:“此离间之策,看似简单,然终究在于人性之上。若是孙策,他必不中此计,其与太史慈有恩信之交,君臣信义厚重。但其乃孙贲,其与太史慈素无瓜葛,又有刘繇之旧事,虽能和睦共处,但事危之下,人心必异。”

离间计说实话就是放大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让一方不敢相信一方。就如霍峻所说,你把孙贲换成孙策,这计策怎么会成功。或是把太史慈换成亲弟孙辅,离间之策也成功不了。

太史慈不是韩遂,他之所以能与刘备轻服相会,不是因为他有投靠刘备的念头。而是太史慈是信义之人,以他的价值观不会去做违背仁义之事。

就如‘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所说的意思一样,对于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很难用不合情理的事情来欺骗他。

你骗君子说有人掉进井里,让君子去跳井救人,这不合常理,君子不会相信。但你若说有人掉进河里,君子亲眼看见,他又会游泳,这样你试图利用手段去淹死君子,君子必然会中你的计策。

刘备轻服见太史慈若不以约战为借口,太史慈为避嫌大体可能不会赴约。

刘琦手撑在木栏上,好奇问道:“那今日夜袭能成否?”

“成与不成皆可!”

刘备扶着腰带,说道:“若今夜精锐能破孙贲营垒,其兵败走,唯剩太史慈本部,此大事将成,不足为虑也。若不能破营,则也有助于仲邈后续谋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