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识可以被欺骗的问题,
如果不是因为这是最后一次直播,顾然本身是不想提的。
因为这可能是人类所面临的的终极问题,
哪怕是提出这个假设的顾然,
也依旧没有答案。
他很难准确的说出来个体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欺骗意识,
但他知道如果成功欺骗了意识,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因为……
他成功过,且不止一次。
……
前世,
从他进入中科院之前,就已经是华夏科研界的一朵扬名已久的奇葩。
而在中科院颠沛流离许多年之后,他也是成功的沦为了国内外物理学界远近闻名的大奇葩。
但奇葩不是一个贬义词。
按照院长的说法,这是对他最精确的描述。
因为在前沿物理研究领域,认知是一个金字塔结构。
越往上,越来越聚焦,丢掉的东西就越多。
当一个领域到达极致之后,和其他领域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网上很多人喜欢说,其实教授院士这些人只是在自已所处的领域厉害,其他领域也很差劲。
这句话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没有错。
比如核物理教授,无数年的教学和研究,足够让他在核物理领域达到人类最顶尖的认知水平。
但在其他领域,可能也就只是一般科研水平。
然而,当顾然在中科院完全是一个例外。
他有着让所有院士傻眼的精力和认知广度,
所有学科,所有门类,几乎都有着超出一般科研水平的高度。
当所有院士选定了一个领域开始苦心经营的时候,
而他呢?
正在各个研究所中轮岗。
整个中科院,从天体物理、到生物研究所,从高能物理、到高分子材料重点研究室……
十八个大类学科,一百四十个研究所。
几乎都有顾然工作过的痕迹。
按照他自已的解释,之所以到处乱窜是因为对自已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认知,想都去体验一下,然后再选择自已的主攻方向。
但离谱的是,当顾然出现在每个科研项目之后,那些阻拦研究进度很久的难题,便都迎刃而解。
多学科的联动和极为浩瀚的认知领域,让顾然在面对任何一个极为专业的问题时,都能从许多他们所注意不到的角度找到突破口。
当然,对顾然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脑神经科学研究所,
他们不止一次明确提出,非常想把顾然的大脑研究研究。
但正如顾然刚才所说。
他们错了,研究方向错了。
大脑和意识是分离的。
顾然自已清晰的知道自已所拥有的全学科全门类的认知,并非大脑的贡献。
而是他成功的欺骗了意识。
而且不止一次。
第一次,是在前世的高中阶段,
他的高中是洛城一个很不起眼的县区高中。
这个高中有多不起眼呢?
就是说假如没有这所高中,也完全不影响洛城的高中阶段教学安排。
因为在这所学校,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靠钞能力进来的学生,
另外一部分,则是趁分数线不注意,擦这边冲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