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元景来到义阳城外的刘宋大营,将皇上的计策告知萧奇等人。
薛安都满心困惑,问道:“皇上为何突然就不进攻了呢?”
元景回应道:“皇上只说如今情况有变,具体状况却未详述。”
薛安都欲再追问,萧奇却插话道:“既然是皇上的决策,必有其深意,我们只需依令行事即可。”
明金接着道:“那咱们来商量一下如何施行皇上的计策吧。”
萧奇道:“为准确把握入城时间,我们最好在黄昏时分前往城下挑衅,待伪装完毕,差不多夜幕降临时进城,这样能更好地隐藏真实身份。”
元景担忧道:“然而,要击败义阳军必然耗费时间,最棘手的是将他们引至远离城池之处,以免城楼上的义阳军察觉异常。”
萧奇沉思片刻后说道:“元景所言极是。要引开义阳军,我有一计,可事先在途中放置一些军需物资,吸引他们沿路争抢。
如此他们便会落入我们的圈套,而且回城时,为降低城中士兵的怀疑,咱们最好携带一些辎重。”
众人纷纷赞叹:“此计甚妙!”
于是,大家耗费一些时日精心筹备,又对计策进行了细化。待一切准备妥当,便开始行动。
一日黄昏时分,萧奇领着一队宋军来到义阳东门。他稳坐马上,神情冷峻肃穆,身后的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振奋。
萧奇朝着城楼上大声叫嚷:“义阳守将,出城一战!”
城楼上的义阳军瞧见宋军再度出现,肆意地嘲讽起来:“刘宋的鼠辈们,每次接战不是败就是逃,今日竟还敢来此喧哗,简直不知死活。
今日爷爷们定要将你们活捉,让你们跪地求饶。”说完,义阳军未经思索便下令打开城门,一队义阳军气势汹汹地冲了出来。
萧奇见义阳军出城,立刻指挥宋军佯装败退,慢慢地将义阳军引向远处。
与此同时,明金在西门、薛安都在南门、元景在北门也分别展开行动。义阳的各位守将纷纷带领士兵出城迎战。
按照事先定好的计划,宋军且战且退,成功地将义阳军引得远离城池,并把他们引到事先放置军需物资的地方。
义阳军看到有辎重,果然一窝蜂地争抢起来。
就在这时,宋军趁机将他们团团围住,义阳军们惊慌失措。望着周围密密麻麻的宋兵,个个面色惊恐,手中的兵器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就在这时,萧奇大声说道:“放下武器者,可饶不死!但需听从我军指挥。”
义阳军们深知在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下,抵抗只是徒劳。众人面面相觑,片刻后,纷纷扔下武器,垂头丧气地站在原地。
接着,宋军便开始了下一步行动。萧奇命人将投降的义阳军集中看管,挑选出其中几个熟悉城内情况的士兵,让他们带路。
然后,按照原定计划,宋军迅换上义阳军的服装,在夜色的掩护下,朝着义阳城进。
萧奇心思缜密,他让东门守将走在最前面领路,自己则紧随其后,一只手紧紧握着匕抵在其腰间。
萧奇压低声音,带着冰冷的杀意警告道:“你最好老实点,别妄图有任何小动作,只要你稍有异动,我这手中的利刃即刻就能要了你的命。”
守将被吓得浑身抖,连连点头,大气都不敢出。
城楼上的士兵看到一队人马缓缓靠近,高声问道:“是郭校尉吗?”
被萧奇挟持着的郭校尉努力稳住心神,回应道:“正是。”
城楼上的士兵接着大声说道:“郭校尉,你们这次怎么耽搁了这么久?”
郭校尉被萧奇用匕轻轻一顶,急忙大声说道:“你们没看到吗?这车物资,都是我和兄弟们拼了命抢来的,能这么快回来就不错了。”
城楼上的士兵睁大了眼睛仔细瞧了瞧,借着朦胧的月光,确实见到了满满当当的一车辎重,不由得夸赞道:“郭校尉厉害啊,此次竟能有此收获。”
萧奇手上微微用力,再次用匕抵住郭校尉的腰,低声道:“让他们赶紧开城门。”
郭校尉被吓得冷汗直流,怒喝道:“你们这帮呆子,还不快开城门,难道真想让我们在城外过夜不成?”
城楼上的人见状,急忙赔罪道:“哟,只顾着说话,都忘了这茬了。”
随即下令开门,随着一阵沉闷的声响,城门便缓缓开启。
萧奇眼神一凛,知道最关键的一步已经成功,给身后的宋军使了个眼色,众人做好准备,悄无声息地向城内潜进。
与此同时,薛安都和元景也顺利进入城中,正依计划朝着预定地点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