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覆明txt > 第四百一十章 常贵的变化(第1页)

第四百一十章 常贵的变化(第1页)

李祥宝无意在辽南塑造恐怖的气氛,但是他深知:在树木生长过程中,一些侧枝如果不趁早砍掉,以后会影响到整棵树的外形甚至生存。

福建刺马卫队长贪污的事情,前些日子林安已经如实报告给了李祥宝。

对此李祥宝并不准备表示什么,不过一个月之后,他明白大同社这棵大树上生长的侧枝太多了,是时候清一清了。

清理行动之前并不是没有做过,天启五年,他还是巡检使的时候就进行整军整风运动,从那以后风气好了一段时间。可五年来,随着大同社的不断扩张,进来的人越来越多,紧缺人手时,根本来不及调查对进来的人进行审查,这就导致了全大同社控制范围内所有部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败风气。

如今连最最精锐的特务机关都出现了这种现象,不得不令李祥宝重视。

趁这段恢复生产的时间,李祥宝打算彻底清洗掉一波人,同时加强社工委对各民政、军事部门的意识形态控制,加强思想教育。

秋收时节,辽南四卫到处都是一幅农忙的景象,兵务堂、政事堂和都察堂搬来之后,辽南的大部分事情就不需要李祥宝亲力亲为了,多数事情都可以由三堂五司去处理。

“常贵,当年你不是说想要当兵,建功立业当将军吗?现在我放你走,你还愿意去吗?”

在执勤队的保护下,李祥宝和常贵、埃尔蒙等人一起南下巡查秋收情况。

“大人这是要赶我走了吗?”常贵惶恐的一夹马肚子赶上来,和李祥宝并驾齐驱。

“我是问你想不想当将军了,这和我要不要赶你走无关。”李祥宝笑道。

“这个……”常贵想了想,看着身边掠过的金黄色麦田,有些犹豫道:“我想应该是不想当了吧!这些年跟在大人您身边,也没少经历过战场,说实话,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我已经厌倦了。我实在是不想看到那满地的鲜血,还有人临死前的挣扎。”

李祥宝点点头:“人人都想安居乐业,再喜欢江湖的人,也会在江湖的风风雨雨中想念家乡门前的小树。常贵,你真的长大了!”

常贵笑笑道:“大人,我今年都二十了,孩子都两岁了!”

李祥宝呵呵笑道:“此长大,非彼长大。我是说,你从心里已经真正长成一个大人了。”

当初跟着他的翩翩少年,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心怀怜悯的青年。

对于常贵的变化,李祥宝十分欣慰。

但是他也就此明白,从今往后,常贵怕是再也当不了将军了。

义不掌财,慈不掌兵。一旦人心里有了恻隐之心,那么对待敌人的时候就会心生不忍,对待自己手下的僭越就会容忍,慢慢会让整支军队走向分崩离析,也会让他们在战场上遭遇惨败。

这么多年的战斗,李祥宝同样是从血与火中走来的,但和常贵不同的是,元首的这个位置,让他不得不逼着自己硬起来。

五年前他还有一个少年应有的幻想和恻隐之心,如今,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人,都觉得他身上有了一股深不可测的气息。

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冷漠,哪怕是遇见曾经的老部下,祁义方和李巴这种,都无法将身上的冷漠完全卸下。

只有回到家看到妻子,他才会卸下自己所有伪装,成为一个父亲。

想到这里,李祥宝不由得想起陈贝吉的面容。然而分别的太久,这个时代又没有手机什么的能看看照片,李祥宝脑海中关于妻子的面容已经很模糊了。

这次南下巡视秋收,其实李祥宝也是有私心在的。自从去年离开东番北上,他就没有时间回去,孩子出生,他都没见上一面。如今算算日子,孩子差不多已经半岁了,“不知道夫人选了哪个名字……”

前些日子传来消息,他已经知道了夫人生了个女孩。但是究竟是什么名字,夫人却没说。

他这次打算从海州巡视到金州,最终和大同社众社员见面开个会再回去。

如今大同社总部也已经迁到了辽南,金州是重中之重,就算是再忙,他也要抽空回去看看。

第三天,他们越过了盖州,一路经过了无数的盘查。海州和盖州都算是抗金前线,这两个地方是盘查最严的地方,每个村庄都有岗哨。

一行人从田间小道中经过,两旁金黄的麦田已经有人在收割了,不远处十几人聚在一起挥舞着镰刀,身后有人用叉子将割下的麦子装到车上,每装满一车就会被拉走。

这是大同社来到辽南以后建立的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内不分一家一户的田地,大家的田地都是统一管理,统一收割,最终收成归公,社区会根据每家每户的人口拨给定量的口粮。

这样的分配方式起初遭到了大多数人反对,人人都想拥有自己的土地,土地收归公有这种措施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服劳役,是帮官家种田。没有人相信最后会把地里的粮食分给他们,因此刚开始众人十分抗拒。

不过这种情况没过多久,很快就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了。由于辽南四卫本就没有多少人了,剩下的土地大多也说不清哪块是谁家的,抵抗的力度并不大,在大同社的军事威慑和耐心解释下,有些人选择了相信。但真正改变他们想法的,还是土豆的收成。

土豆的生长周期不长,三五个月的时间便可收成,当百姓们看到他们辛辛苦苦为“官家”种的荷兰薯真的到了自己手中时,他们几乎不敢相信。

为了缓解饥荒,第一批土豆仅仅保留了必要的种子,其他的全都分配给了百姓。看到大同社说话算话之后,之后的耕种再也没有人抱怨是为“官家”服劳役了,大家都明白,这些地都是他们的,生产出来的粮食也是给他们吃的。

激发了劳动热情之后,辽南的面貌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荒废的土地被重新开垦,河流被疏浚,一片片麦田重新出现在原野中,整个辽南四卫又恢复了生机。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