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乡村文学>守财奴是病吗 > 第70章(第1页)

第70章(第1页)

等到太监传唤,上前听封,李载道又被指派出去了,这次不是旱灾,是水灾。

他心中很无语,他又不是一块砖,哪里出现灾害,就去哪里解决。

李载道得知太子又又举荐他,去汴州赈灾,户部再次拨款10万两银子,他真的很无语,上次去山溪救灾,他花了足足70万两银子,其中有60万两银子是系统出的,还大兴基建。

没等他开口,立马有好些人站出来,说要去汴州赈灾,为皇上分忧,替朝廷出力,为百姓解难。

皇上觉得谁上都行,李载道是有学识,但是未必有这些世家子弟强,思来想去,还是选了一个世家子弟去赈灾。

李载道松了一口气,总算不用东奔西跑了,谁爱去谁去。

过了三个多月,皇上收到急报,汴州出事了,因为赈灾不利,灾民自发组织冲击粮仓,一路上烧杀掠夺,无所不用其极。

“汴州大乱,需要派兵平定叛贼,还需要赈灾百姓,稳定民心,谁可愿去?”,皇上沉着脸看着朝廷上下。

没人说话,皇上怒了,“众爱卿为何一言不发,当初不是信誓旦旦,抢着要去赈灾,现在,怎么了?”。

太子立马又站了出来,“父皇,儿臣推荐,派李载道前去赈灾平乱”,说了一大堆原因。

皇上觉得有理,立马宣李载道上前受命,李载道本来眯着眼,半睡半醒,突然被周围同僚掐了一把。

“怎么了?什么,好的”,李载道立马上前行了大礼,跪下来听封。

于是,李载道带着3000员官兵和5万两银子,又坐上马车,前往汴州。

别问为什么人数多了1000人,也别问为什么只有5万两银子,不能再多了,户部也没有余钱。

李载道拉着脸,又又出了远门,告别了娇妻。

至于那5万两的官银,李载道又又换成砖头,没有比系统空间更安全的地方了。

对于这次赈灾,皇上并不看好,相当于让李载道用100元,办10000元的事情,只希望李载道如同上一次一样,能创造奇迹。

“呵呵,不就是给你一百元,让你做出八荤八素,还要两个主食,一个汤”,李载道对皇上和太子深感无语。

一行人快兵快马赶到了汴州,因为有3000羽卫兵护送,一路畅通无阻,就是时常晕车,脚着地的时候,感觉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擒贼先擒王,平乱先杀头,李载道打听到最大的一伙匪徒团体,联合汴州府兵,盾牌当前,弓箭后射,将作乱的人杀了一波,然后要他们归降。

大部分趁乱作乱的人都只是普通老百姓,正规军一到,自然如土鸡瓦狗,纷纷投降。

洪灾过后,房屋十不存一,土地被淹没,粮食发潮发霉,地里的粮食也冲散了。

李载道带着官兵,成立了以工代赈的建造局。

他拿出汴州的河流地图,根据前世的地理知识,决定根据地势,进行河道整治,修建河提,对危险的河道,进行分流改道,沿着河道建立大大小小的水车,用来农田引水灌溉。

“什么?官府出钱出力盖房,只需要5年每月分期还款?还有这好事”,灾民和流民简直不敢相信。

因为洪水,很多灾民流民流离失所,就算洪水过去了,也无处可去,无处可住。

于是,他推出了“贷款分期盖房”。

一共三种规格的房子,10两银子,4间房,15两银子,6间房,20两银子,8间房,五年按月还完。

价格看起来很贵,但是平均下来,每个月分别只需要交166文、250文、333文,就能有一套宽敞明亮的青砖大瓦房。

只要签了文书,按户籍官府统一盖房,而且官府还出钱雇佣灾民流民,不仅管饭,还有“工资”。

官府还修建了“水泥厂”,“砖厂”,“木厂”,“家具厂”,每个活都分来干,每个人只负责上面指定下来的活,好像叫什么流水线作业,虽然听不懂,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效率是真的很快。

一共300队盖房,每队120人,20人为一组,挖地的、运送的、搭架的,砌墙的,刷墙的,铺砖的,基本上四五天就能盖好,一个月后,就能入住。

每个月约能盖2000套房子,一共预定了5万多套房子,预估2年盖完。

工厂的兴起,带动了汴州的经济,再加上李载道低价卖粮,把天价粮食打下来。

汴州知府特别激动,李载道不愧是六元状元,因为有李载道提供方子,盖房的成本无中间商,算下来每套房的利润高达40,虽然需要5年才能收回来,但是政绩实在是高。

官府出资的钱,交回国库,至于多出来的钱,完全可以用来翻修府衙、城墙、街道、修桥打路、盖学堂等等。

而且汴州知府知道,多亏李载道的方子,才救活了汴州,所以,新建的四个厂子,每年扣除成本、工人工资后的分红,50分红上交国库,40分红分给李载道,10分红知府自己留着。

别小看,四个厂子能收益约5万多两银子,扣除成本、工人工资2万多两银子,一年收益有22000-28000两左右。

10,一年就能收入2200-2800两银子左右。

汴州知府很知足,他一年俸禄,也不过七百多两银子,贪污受贿收礼,还要提心吊胆,生怕革职掉脑袋,厂子是两人一手新建的,更不用说,建厂子的钱是李载道出的,方子是李载道出的,他则是出力,出人手,作担保人,盖章授权。

每年他有这么多的分红,不仅不过分,一点也不算多。

上交50分红,也是为了应付上面来查,毕竟三年一任,到了任期,他就调走了,继任的官员要是眼馋,告了他们,也有一个说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