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那边没退下来,但二伯跟几个堂兄弟们却退了下来,这也是不得已,连老太太都是先交代过了才走的。
大伯要留下在位置上等着周家人再次进入朝堂上。
周兰钰他们没去书院,家里特意请了位举人老爷来教导,老太太走了好些日子,周兰钰捧着个盒子找了来,捧到爹娘跟前儿,耷拉着脑袋,这些时候家里的事一桩桩一件件的,老太太走了,诸位伯爷,伯伯们相继退下来,大伯爷还要在朝堂上支撑门楣,一举一动都表面了为了整个周家殚精竭虑,顿时叫这个小少年成长了起来。
也是这时候,他才明白他爹曾经说过的那些话。
家里的荣耀都是一代又一代人支撑起来的,若是没有上头的支撑起来,哪有他们的太平安宁,若是人人都不思进取,那这家就垮了。
伯爷不退下来,就是为了给他们成长时间,能让他们进入朝堂,好站稳脚,那他们,也不该心安理得的在大树底下乘凉。
“爹,娘,我下回一定会考取举人,考取进士,以后也肯定会做大官,跟伯爷一样,为下一代支撑起来。”
“我还会给妹妹当靠山,给娘请封诰命。”
诰命这个词他说过不止一回,以前就是随口一说,只有这回,他说得极为认真,是认真要往这个方向靠的。
周秉含笑点头,喜春把盒子推过去:“老太太给的,你就收着就是。”
喜春也被他脸上的坚定感染,这一刻,她相信他能做到:“好,娘也等着你给我请封诰命的时候。”
第134章番外(一)
喜春是在中年的时候接到诰命文书的。
一品夫人位。
其实那时候也算不得年轻了,四十好几的人了,连周兰钰都是二十好几了,她连孙子都有了,多年前的事儿,也早就没去追究过了,谁想周兰钰还冷不丁的给她请封了诰命回来。
朝廷下发文书那日,喜春正在忧心小女儿婳婳的婚事,上边来宣旨,喜春忙不停的命人摆了香案,迎下了诏书和命服。
喜春他们也是这两年婳婳该到谈亲论嫁的时候了才回盛京的,早几年都是住在秦州,当年老太太走了没多久,一家人就返回秦州府了,连带着周嘉等人一起,他们是住了三年,重新入朝堂后才返回去的。
就是那一年,周嘉、周泽兄弟相继入了朝堂,周辰考上秀才就没考了,一直跟他们一起住在秦州府上接手家里的家业,打理铺子,周兰钰发了狠,考过了举人,又接着考中了进士。
他侥幸过了进士,没跟周嘉一样入了翰林,而是被外任了,去了其他州府做了个县令开始。
也是家里陆续都有人入了官场后,喜春才知道要得一个诰命有多难。
想给家里人请诰命,庇荫家里,首先得政绩突出,官职也要高,才能请封,若是不符合,是不予受理的。
周兰钰入官场后,这一路走来顺当得很,调任去了偏僻的县里当县令,许是受商户出身的影响,他去了后大力发展农业、商业,不过几年就把当地治理得富裕,在吏部狠狠被记了一笔,恰恰遇上新帝选拔人,就把他给挑中了,回了盛京。
到现在,已经升任正四品官员了,接任的是户部。
他这个年纪是几位尚书中的头名了,又得上边看重,发展起来是有一套的,往常在家里看过的学过的,尽数运用到官场之上,混得风生水起,还不到而立就能为当娘的请封诰命了,喜春他们正是接了信儿才赶到盛京去的。
周兰钰格外骄傲:“娘,当年我就说过要给你请封诰命,你看看,你儿子已经兑现了诺言了。”
喜春他们还住在当年那栋五进院子了,一家人没分家,周嘉兄弟和周兰钰叔侄几个住在一起也有照应。
几个媳妇住在一起难免会有些官司,这一点喜春这回上京就发现了,她这一双眼也算是练出来了,一看就知道是周嘉兄弟两个的媳妇跟她的儿媳妇谢氏不睦。
谢氏是官家小姐,早年周兰钰去外地上任的时候,州府知府的小女儿,被养得有些娇气,性子也有些,说起来周兰钰的婚事,还是一波三折的。
当年喜春是给他相看过的了,人都找好了,他把谢氏带了回来,说带给他们看看,以亲戚的名义,但人都来了,哪怕这性子不讨喜春的喜欢,念在她只是有些不懂事的份子上,喜春也没多加阻拦。
到底让他把人给娶了回来,没多久周兰钰就带着她赴任了。
喜春不中意的地方是觉得周兰钰是兰字辈儿最大的,下头还有妹妹,找个性子大方的,能操持家里,往后跟小姑子相处也和气,若是自己都还不懂事,容易闹矛盾,再则这家里家外的,往后的人情又如何办?
他们这一辈儿不分家,总不能到了下一辈还不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