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燕军最前方的大部队军已经渡过了河,这渡过河的前锋军的右翼正是燕王本人还有他的亲卫,以及三千营。
同样的,朝廷军这边也有渡过河的,正是平安、吴杰、陈晖这三人带领的辽东、山西、甘凉精骑,可以说双方率先渡过河的是两方最精锐的部队了。
两强相争必有苦战,这两方人马简直打得难分难舍,难分胜负。
朝廷这边的总指挥何福见燕军的大桥上有源源不断地从河的对岸输送过来的燕军,这些燕军一过河,就立刻攻打他们这边的三支边疆精骑,简直怒不可遏。于是他火速率领步兵主力赶了过去。
我们知道燕军为了顺利渡河,必然要保护好这座桥,所以桥的两岸肯定是需要燕军守着的。
何福率兵过去就是为了冲击南岸列阵保护着大桥的燕军步兵,双方又是一场激战,而在这场激战中燕军的守桥主将陈文被当阵斩杀,燕军守桥的步兵阵列被朝廷这边的步兵凶狠地冲了回去,直接散掉了阵型。
到这里,燕军这座大桥的南岸已经被何福所率领的朝廷步兵所控制住,但大桥的北岸处还是燕军的,朝廷步兵全部涌上了大桥,何福下令让少量的勇士渡过河列阵,预备将北岸的桥基毁掉,如此一来,北岸这边的燕军便跨不过河,也无法支援在南岸的燕王等人。】
朱元璋一边听着一边点头,何福此人确实勇猛,经验老道,看待问题总是很快便抓住重点。
“只要将北岸的桥基毁掉,南岸的燕军既没有退路,也没有支援,那已经渡过河的那部分燕军精骑便只能在南岸边被慢慢消耗掉。”
朱棡皱起眉头,想了又想,确定燕军好像是没有解决之法了,眉眼带着难以隐藏的幸灾乐祸道:“老四,这一次你是在欠考虑了,怎么能那么莽撞,直接就跟着人家过河。”
朱棣绷着嘴角,“放虎归山才是最愚蠢的做法,泗州附近有漕运站点,难道要等老虎吃饱喝足,休息好,燕军再去打这样一只修整完毕的老虎。”
朱棣知道自己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必定要趁势再一次重创朝廷兵力,朝廷兵力只有尚有抵挡之力,那他想取下都城便不可能。
朱棡闻此话语,哑口无言。
朱元璋哼声道:“如此这般,前方燕军千里大纵深设下的圈套不就变成无用功了。老三,不会说话就闭嘴,不要出来丢人现眼,想像老二一样被咱丢出去吗?哼~”
朱棡连忙低下头,作出一副羞愧的样子,可此时他的心里极为不甘示甘,行,那便看看老四能有什么能耐,燕军会飞不成,能够飞回北岸。
【局势很明显了,此时此刻,若是真的着这座大桥被毁,燕军心血即将付之一炬,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难道燕王朱棣没有意识到这座大桥的重要性吗?这可是一条退路啊!
多思多虑的燕王朱棣真的会栽倒在这一点上?不,绝对不会。
其实燕王朱棣早就在最开始的时候在大桥的北岸留下了一支王牌精骑,能够被称为王牌精骑的,主将必然勇猛善战。
是谁呢?当当当~当然是朱棣的好儿子,后来的汉王朱高煦啦~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他在好几次大战中,于千军万马中连斩杀数名敌方主将。同样的,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依旧是汉王朱高煦率领的王牌部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朱高煦率领张武等将领,带着精锐骑兵还有他自己的亲卫兵一顿猛虎出笼,朱高煦一马当先,披甲执锐,所向无敌,这一刻他再现那白沟河之战中恍如西楚霸王附体的样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直接在层层叠叠的朝廷步兵阵列冲出缺口。
而他身后的朱能同样英勇,缺口一打开,他带着身后的精兵猛将不怕死般勇猛直扑过去,渐渐的缺口越开越大,完全杀出一条血路,直接将何福率领的朝廷步兵直接冲回南岸,抢回大桥的控制权。
这还不够,朝廷步兵被冲回南岸之后,朱高煦趁势而上,带着自己的亲卫,部将和骑兵一鼓作气也跟着闯到了南岸。
汉王威武!!
“好!”朱元璋激动拍手,“又是咱的这个好孙子。简直勇冠三军,战神附体。”
朱棣深觉与有幸焉,虽然这个孩子暂时还没出生,但朱棣此时感觉自己心里慢慢的父爱,简直要溢出来了,甚至想呐喊一声,“生子当如朱高煦。”
【与此同时,燕王与平安等人的交战中,朝廷终于显露颓势,平安、吴杰、陈晖等人率领的三支边疆骑兵稍稍往后退去,拉开距离。
燕王在此时却没有下令继续追着朝廷三支边骑,反而是又来了一次迂回,这次迂回直接迂回到了河的南岸边,何福、盛庸率领的步兵主力队列的侧后方,来了一次大截杀。
此时此刻,朝廷步兵的后方是燕王朱棣本人带着亲卫进行大截杀,前方是从大桥上冲下来的,朱高煦率领的王牌精骑,前后夹击,何福、盛庸所率领的步兵主力被斩杀无数,而且此战又是在河岸边,根本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朝廷步兵被燕军直接逼着往海里赶,溺死无数将士,真正的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到了这一步,朝廷的敗势已经是很明显了,然而,此情此景之下,他们依旧没有认输,或者说他们也明白他们根本不能认输撤退,因为这是在河岸边,地势广阔,一览无余,一旦认输撤退,只能被燕军沿着河岸线一路追杀,如此一来,朝廷的这支野战部队必然全面崩溃,散掉的兵阵是无法抵抗燕军的全面追杀的。